又过了半个小时,熊元真的是坚持不住了,主动向考官示意,表示自己认输了。考官接到熊元的示意,宣布比试结束:“今年的武科比试结束,状元便是徐离箜。”熊元对于徐离箜当上武科状元是一点意见也没有。
说到这里,熊元问墨婉:“这位小兄弟,这就是那两天武科考试发生的事情了。”
一旁的另外几个书生也听的津津有味的,见熊元结束了,迫不及待地说道:“我刚刚听你描述当日武科考试的情形,徐离箜真的很厉害,但是那日我和他一起参加文科的殿试,他的表现也格外令人惊奇。”
文科考试的比试时间比武科早三天,考生在三天内都需要住在考场,以防考题泄漏。第三天,做好考题的考生则可以提前交卷,然后收拾自己的东西离开贡院。当然,有关考试内容的东西都不可以带出贡院。
因为三天的吃喝拉撒都在贡院里面,所以那里的气味非常难闻,到了第三天,考生的脸色都十分不好,但却又不得不完成高强度的考试试卷,有些考生甚至直接晕厥在里面,被考场里的衙役拖出去了。但是才刚到第三日早上,徐离箜就第一个交了考卷,离开了考场。
等时辰到了,大家都交了考卷,到了贡院外面,三五群聚在一起。突然,不知道谁提起了第一个交卷的徐离箜。有的考生猜测他这么早交卷一定都是瞎猜的,而有的却不这么认为,觉得他既然这么早交卷,心中一定十分有把握才是。
双方各执一词,知怎么的,最后竟打起赌来。那些不是考生的人见状,发现这样也能赚钱,纷纷开设赌点,赌这次秋试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赌李然是状元的和赌徐离箜是状元的平分秋色,不相上下。
这次秋试的试卷足足批了三天,因为墨谦是这次秋试文科的主考官,所以他也在贡院呆了三日。三日后,笔试的结果出来。大家去看结果的时候,发现徐离箜的笔试成绩远远高于李然。支持徐离箜的一方十分得意,而支持李然的一方也不气馁。殿试没有举行,李然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三日后,笔试成绩排名前六的被召唤进宫,由皇上一一进行面试。
皇上见到站在下面的六位年轻人,首先进行了表扬:“我天龙国真的是人才辈出啊,秋试的考生是一届比一届有能耐,唉,看来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六人站在殿下,不敢抬头,齐声答道:“多谢皇上赞赏。”
“那我就象征性的出几道题目。第一道,你觉得现在边疆的形势怎么样?”
一个书生生怕自己错过机会,在还没有想清楚之前就抢先回答,但是正因为没有想清楚,他回答的疙疙瘩瘩,还有些文不对题。皇帝坐在上面皱了皱眉,心想:这考生急于出风头,根本没有想清楚事情就抢着回答,心态不好。为官之道他没有把握。身边的薄公公早已将皇上的神情看在眼中,心中对这位考生打了个叉。
第二位回答的便是李然了:“回皇上,现在我们国家国泰民安,边境十分稳定。”皇上听了他的话点了点头,虽然他是一位圣明的君主,但是作为一个有人性弱点的人,怎么可能不喜欢听好话?于是,皇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接下来便是徐离箜了:“回皇上,我十分赞同李然兄的回答,但是边疆现在虽然稳定,但是典属国一向来对我们天龙国虎视眈眈,我们还是要加强防御,避免典属国突袭。”
皇帝听了以后,深以为然:“徐离箜考虑的不错,现在是太平盛世,我们才更应该居安思危,边疆兵士的训练还是需要加强的。”
另外几个考生也逐一回答了皇上的提问。
墨谦则坐在大殿的一边,将考生们的回答一一记录下来,以便皇上到时可以排出名次。
几轮问题答下来,皇上已心中有数,对着薄公公点了点头。薄公公立即明白皇帝的意思,对站在底下的六位考生说:“今日的殿试到此结束,考生们先退下。”
考生们向皇上行了礼,退下了。
皇帝坐在皇椅上,状似不在意地问:“墨爱卿,你怎么看?”
墨谦也是官场的老油条了,知道皇上心中已有答案,自己反倒不好开口,若是自己说出的人选和皇帝心中的人选不一样,那就惨了。于是,墨谦答道:“皇上圣明,想必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就不需要微臣多嘴了。”
其实,墨谦在今天的四个人中最满意的便是自己的准女婿徐离箜了,但正因为自己是这次秋试的主考官,而和徐离箜是翁婿关系,若是从自己的口中说出他是第一名,到时有人提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