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国色天娇 > 第57章 那些年让我们哭过的电影

第57章 那些年让我们哭过的电影

真正的小成本电影,其实应该是把电影宣传的成本也计算在内的。

有很多被人津津乐道的小成本电影,诸如《女巫布莱尔》之类,大多数人都只盯着它的拍摄成本,却忘记了它宣传和发行的成本。

也许有人会理直气壮的说:《女巫布莱尔》是利用了网络散播流言这一招,开创了一种宣传渠道的先河,才最终拿到了不可思议的票房,它的宣传成本一点儿都不高!

那我只能说,你们实在是图样图森破了。

《女巫布莱尔》在美国的时候是利用了网络传播流言这一招,大面积的雇佣水军讨论所谓的“女巫”是否真实存在,最终引爆网络的热情,才收获了巨额的票房。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女巫布莱尔》1.4个亿的票房,并不是北美票房,而是全球票房。

可知这部电影在欧洲的宣传费花了几何?整整300万欧元!

而这部电影的拍摄成本是区区6万美元。

用了超过50倍的宣传费用(包含美国本土宣传费用),才轰出了这样逆天的票房,换做其他动辄一两个亿的大片,你来试试这个回报比率!

小成本电影想要达到不用宣传也能引人瞩目的目的,那办法通常只有一个,就是去拿奖。

威尼斯金狮,戛纳金棕榈,柏林金熊,这三尊奖杯是地球上中国电影人最热衷的奖项,在明知奥斯卡无望的前提下,几乎所有的中国电影人都喜欢把目光聚焦在这三尊电影节的大奖上,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能拿奖,就等于免费给电影做了一次宣传,就能卖出好价钱,就能收获巨大的利益。

天琴星上,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小成本电影最大的出路,就是先拿奖,然后再顺势宣传,上映,最后拿到超出预期的票房。

可是要拿奖,就必须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拿奖的影片,百分之百都是偏文艺的电影。

这一点人所共知,商业电影拿不到奖项,但是文艺电影也很难拿到票房,要想同时拿奖又拿票房,就算在地球上几百年的电影史当中,也没有几部电影能够做到。

而这些电影当中,没有一部是小成本制作!

也就是说,如果吴大官人把目光放在几十万的小成本电影上,而又没有办法给予电影足够的宣传的话,这部电影基本上是不可能拿到太高的票房的,除非这部电影能够在某个国际影展上拿到大奖。

想到这里,大官人立刻去查了一下最近是否有什么国际性的影展正准备开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就查到一个:被誉为北联盟三大影展之一的唐国长安电影节,下个月底就将在唐国首都长安开幕。

从现在到下个月底,大概还有一个月又五六天的时间。

一个月又五六天,要派出一部完整的电影,然后拿到影展上去评奖,且不说人家会不会正眼看你,这时间可是压得够紧的。

没有时间再浪费了!

吴大官人是那种说了就一定要做的性子,哪怕是明知道这件事很困难,他也不会轻易放弃,他要证明给端木和那些幕后下黑手的人看,不管你们有再多的花招,也无法击垮我吴大官人!

于是他在脑中仔细把自己所知的所有有可能的电影全都浏览了一遍,终于从中找到一部最符合目前的情况的作品。

2002年年末,有一部台湾电影被引入中国,随后这部电影迅速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当时无数人在泪雨滂沱中看完了这部电影,然后红着眼睛,擦着手卷,泪眼朦胧的走出了电影院。

随后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开始在大街小巷流传,并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一举引爆了国内观众巨大的热情,那一年,几乎人人都会哼唱那首歌,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响起过那哀恸人心的乐章。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1990年,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登陆中国,在一张电影票当时城市里只卖1~3元,部分乡村地区只卖3~5毛的背景下,一举揽下了超过2个亿的票房!

这是一代人心目中的回忆,是台湾电影90年代末最后的辉煌,也是那一年泪雨倾盆中无数人最真切的一次感怀。

重点是,这部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成本只有100万新台币不到,按照当时的兑换比率,折合成人民币大概也就只有45万左右(当时的新台币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0.459左右)!

一部成本还不到50万的小成本电影,却拿下了高达2亿的票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