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切事物都由互相对立、互相依存、互相推动、共存于一体又互相转化的两个方面组成。人们将这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称为矛盾。有矛盾事物才能成立,否则就没有该事物。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公与私是矛盾,美与丑、动力与阻力、离心力与向心力、上与下内与外等都是不同事物中的一对矛盾。
矛盾的一方是以对方的存在作自己存在的依据,一个事物中的矛与盾二者不可缺一,缺一就没有了这个事物,有矛盾事物才能成立,客观事物中矛盾的两方始终共存于一体,而且矛与盾的力量还必须保持动态平衡、否则就会发展变化。
幸福的产生是有条件有代价的,是以辛苦的劳动创造作幸福产生的依据,劳动中的苦与休息休闲消费耍事上的享受是一对生活中的矛盾,这一对矛盾必须保持动态平衡、幸福才能持续。普通平凡的幸福代价较小,有人满足了吃穿住就心宽了,因此为幸福付出的代价小。不普通不平凡的幸福代价就大,必须用极其艰苦的努力作代价去创造条件才可能获得极乐。
事物内部矛盾的两方总是维持着力量的动态平衡,又因种种原因随时使矛盾两方力量的强弱发生改变而失去平衡。当矛盾的两方势均力敌,矛盾的两方就维持着强势平衡,该事物存在的时间就较长,该事物就表现出矛盾两方的综合特性。例如、贫富的差距较小,社会就比较稳定,存在的时间就长。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就不稳定,社会存在的时间就较短。又、敌对两方一方军力太强一方太弱,强势一方就会随时敲打弱势一方,就会战乱四起,社会难以稳定,和平的时间就短。
一切客观事物矛盾的两方因多种因素不断地向对立面来回交替地发展变化。强势一方会变弱,弱势一方会变强,从而改变了事物的性质。例如军力强大的一方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管理不当纪律松懈就会衰弱;弱势一方思进取,卧薪尝胆、不断地努力就会强大起来。富裕中铺张浪费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不再努力,幸福就会转化为痛苦。同样、贫困痛苦中的家庭经过艰苦奋斗,用努力的工作劳动致富就会获得幸福,其中为改变贫困所付出的辛苦的劳动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就成了获得幸福的因素,此时心中苦着累着、简朴节约着也幸福着。当千里跋涉回到温暖的家,千里跋涉的辛苦(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幸福、同一于幸福(的一部分)。公有制社会团体经常反贪腐,经常扫黑除恶,努力发展经济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等,公有制就能维持长久。事实证明任何事物内部的矛盾都处在不断的此消彼长、潮涨潮落、波浪起伏、交替转换的变化之中。小小的变化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也不会改变事物发展的趋势,在巨大的变化中,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巨变。矛盾到了顶峰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极乐与极苦会互相转化,具备一定的条件就会出现矛盾的同一性使极乐同化成极苦(的性质)。没有极艰苦的工作劳动去平衡极乐产生的负面作用,极乐就会转化为极苦、同化成极苦、同一于极苦,使极乐具有极苦的性质。事不到极端不易反、物极必反,当维持极乐的条件不足,极乐将被极苦迅速否定,这就是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定律所指出的现象。只想享受幸福享极乐而不受其负面作用之害是不可能的,没有辛苦的劳动去平衡幸福产生的负面作用,负面作用就没法消除,久而久之就必然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生理上的痛苦。享多大的福一定会产生多大的害、产生多大的痛苦,辩证发展的规律表明极其快乐就是极其痛苦。
用工作劳动做事的辛苦给别人给社会做出贡献,继而就会转化为别人或社会又给你回报给你服务使你获得了幸福,结果是你和大家都会感到了生活幸福,在人间到处都有这样的幸福。
苦乐的转换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苦乐转换的条件很多,巨贪之福转化成巨贪之痛的原因也很多,比如、贪污到手没人查处时巨贪心花怒放感到十分幸福,只有被查处时才会使贪腐成为产生痛苦的条件。又如、贪污得手虽没遇到查处但会担惊受怕,神情恍惚,度日如年。又、靠贪污得来的钱没经受挣钱的辛苦,就不会珍惜,就会抓紧时间去享受,就会铺张浪费、大吃大喝、大肆挥霍,使物质上的享受过多而出现享而不受,并产生许多的负面作用,或因超前享受使身体得上三高疾病,使今后再不敢享受生怕享受了。
矛或盾向对立面的转化必须具有足够的条件,由偶然的发展变化到必然的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微小量变积累到极端的量变,于是引起事物的反向变化而产生质变,即浪的波谷反转发展到浪的波峰就会使波谷的性质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