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幸福与人性 > 第二章第十一节:实现心静的方法

第二章第十一节:实现心静的方法

若没有精力这种生理能、思想就没有注意力,思想活动就无法进行,就没有任何幸福。没有体力这种生理能量的支撑,行为活动就没法进行,也没有了任何幸福。能恢精力的思想活动和能恢复体力的行为(休息)都是人的幸福,人们知道用行为上的休息去恢复体力、用睡眠去恢复思想精力,但有许多人不知道观察中随时用心安心静的思想方法去恢复人的思想精力。

当思想处于脱离实践的思维、思绪之中,即你心不静、使你的注意力没法用在现实的生活上,你就无法获得生活中的幸福。例如、你心不静思想就没法使行为(做到)潇洒自在,思想也没法从行为中获得享受和幸福,心不静的时候去听音乐,就无法从音乐中获得思想上的享受和幸福。佛教道教赞美心静、把心静称为人生的最高思想境界。

心安心静能使人随时获得行为上思想上生理上的幸福、心高度的安静就能获得高度的幸福。意识明白、感觉清晰就是心静,长时间高度清晰明白连续的直观感觉就是高度心安心静的思想状态。

观察需要心静,心静适用于观察,心不静就没法对客观环境事物进行观察。聪明产生于心静,心静则灵、心静就聪明。人生绝大多数的幸福都产生于观察,离开了心静、就没法进行正常的观察,就失去了普通平凡生活中正常的思想活动,必然失去生活中许多的幸福。

意识明白对产生心静十分重要,有了明白的意识才能产生明白的感觉,思想就会感到舒服和满足,意识明白时、就会自然的去除无用的思维而实现心静。意识明白(的思想状态)是实现心安心静的一个重要条件。

当思想只有清晰的感觉而没有形成明白的思想意识,即意识不明白、意识模糊,这种清晰的感觉就是麻木的感觉。清晰却麻木的感觉使人视而不见、听不明白。意识不明白的麻木的感觉不是心静,意识不清晰不明白就难做到心静。

感觉和意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认识,思想在产生感觉的同时又能在感觉的基础上立即产生出对客观事物的明明白白的认识(明白的意识),思想既有清晰的感觉又产生了明白的意识、表明思想有能力将两种认识结合在一起,这两种认识相结合就使思想产生出了明白的感觉,明白的感觉是含有明白意识的清晰的感觉。

在实践对环境事物的活动中,思想有能力产生出对环境事物明白的感觉,这表明思想有一心二的能力、能进行(投入)心静的观察。

思想有一心二用的能力,使思想能在心静的观察中产生出明白的感觉。有心静的观察作基础,思想就能在心静的观察中对较大的问题进行略加思索、略加思考、略加判断等短时间思维(需要一点时间的思维活动),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心动的观察(方法)。有心静的观察作基础、思想就有能力投入(当时实践需要的)短时间思维。有较多短时间思维参与的观察就是动态观察。

心静的时候是没有进行长时间思维的时候,此时思想安静、精力充沛、观察能力强、思想聪明。在紧张复杂、生疏不熟悉的、需要来回转移智力和注意力进行动态观察时,更需要使思想静下来去提高动态观察的能力。

思考不现实的问题越多,心静的程度就越低,观察就会受到影响,观察的效果就越差,有的时候还感到很累。

心静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观察方法,不深刻了解心静对观察的作用的人,就不知道主动利用心安心静的方法去提高观察能力。

心静的观察是没有较长时间思维影响的观察(状态)心静能提高观察能力,心静的观察(方法)能产生清晰明白连续的感觉。心静的感觉是动态思想活动的基础,动态观察建立在心静感觉的基础上。心静的观察和动态观察是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这两种观察(思想)方法相结合能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使思想在实践对环境事物的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思想能力,产生丰富的细致的清晰的感觉、全面的深刻的深邃的意识(认识)。能增强思想活动的容量,能使思想深刻地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感知客观事物的真实性、现实性、具体性,能使人感知生命的奇妙,能使思想和行为对环境的活动做到准确灵活、主动自由、潇洒自在、随心所欲、姿态优美、转照动人,能使人感知每一举手投足、转身坐卧、行走奔跑、拿捏挥舞等一举一动都成为思想上行为上开心欢喜的享受。例如,心空心静的舞蹈中人能将每一个动作做得光彩焕发、转造动人。心静能去除抑郁焦虑、能使人心态平和、心灵安静,有利于身心健康、延长寿命。心静、能使思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做到不断的工作又不断的休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