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玉山书玺缘 > 第一章 乾坤剑

第一章 乾坤剑

引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明朝崇祯年间就是一个乱象环生,民不聊生的时代。东北关外满清虎视眈眈,关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大规模民变,中原大地连年天灾,老百姓流离失所。崇祯帝继位时还是一个青少年,面对万历、泰昌、天启等父祖留下的烂摊子,虽然他少年老成一心谋国,无奈大势已去终究无力回天。加之崇祯帝刚愎自用疑心慎重又心胸狭窄,在位十七年年竟然启用了五十四位内阁首辅。文臣武将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识之士除了愤慨就是无奈,更多的是得过且过。文官集团内斗不止,东林党、浙党、齐党、阉党等相互倾轧,朝野一片狼藉,大厦将倾。

崇祯元年袁崇焕平台对奏,文人出身,生性率性随意的袁崇焕,随便承诺五年内收复关外失地,崇祯大喜,当即委任其为蓟辽督师,赐天子剑,授予先斩后奏权利,总领收复关外事宜。上任后,袁崇焕的军事天赋展现的淋漓尽致,连连挫败满清进攻,这令袁崇焕不禁有些轻浮,没有任何理由,轻易杀掉驻守满清后方的皮岛、对满清有不可估量掣肘作用的毛文龙,解决了敌人皇太极的后顾之忧。

公元1626年,六十八岁的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大军南征,明朝宁远城守将袁崇焕拒绝努尔哈赤的招降,亲率兵民万人顽强守城。努尔哈赤战败,忧愤不已,回营途中又遭遇刺客袭击,于当年离世。满清陷入了汗位争夺战,此时是大明收复关外失地的最佳时机,却未能把握时机。最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脱颖而出,成为满清大汗。

但崇祯帝用人不信,对袁崇焕制定的稳固防守、逐步蚕食收复失地的总战略极为不满,恨不得一朝收回关外失地,对袁崇焕处处掣肘,不断派出亲信太监监军,干扰袁崇焕军事部署。此时的皇太极汗位已经巩固,采用汉奸范文程的建议离间崇祯帝与袁崇焕,公元1630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这也宣示这大明王朝覆灭的倒计时开始。到崇祯朝后期,国内大规模农民暴动已成气候,大明朝对满清的作战完全变成了守势,节节败退,崇祯帝仍不放弃其先外后内的方针,一意孤行与满清决战,完全不顾“攘外必先安内”的千古真理,致使大明被农民军轻易打败,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上,吴山桂开门放狗,满清不费吹灰之力统治了中原王朝。

与此同时,江湖武林的正义之士纷纷慷慨赴死,谱写了一曲侠之大者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故事。

第一章 乾坤剑

中原大地连年遭遇自然灾害,其中尤以河南为甚。先是遭遇蝗灾接着又是旱灾、水灾,连续几年几乎颗粒无收,史载“人相食,民间藉藉”。洛阳本是富庶之地,为万历第三子福王朱常洵封地,万历尤其宠爱这个肥胖的儿子,赐给福王庄田四万顷,由于他的田庄面积太大,整个河南省已经养不起福王了,于是“取山东、湖广田益之”。福王并不满足,他取得了“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此外又申请“淮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整个河南百姓几乎都是朱常洵的佃户,可连年的灾害,纵然朱常洵粮食发霉也不曾拿出一两用于赈灾。朝廷此时正忙于和满清死磕,需要大量的钱粮供应军需,不光没有余霞赈灾,赋税还在增加,河南没被饿死的百姓纷纷四溢逃荒。

豫陕界关卡前这几天陆续聚集了几千饥民,欲冲卡奔陕西逃荒,可河南巡抚有明令,不准放一个饥民踏入陕地,于是派出一标官兵予以劝返原籍。回去就是死路一条,逃荒陕西或许有一线生机,饥民们越聚越多,官兵们不断鞭打,饥民纷纷倒地。别说鞭打,就是不打饥民也已奄奄一息,根本没有力气反抗,大片大片的饥民纷纷倒地,饥民仍没有回转的迹象。为首的军官邹着眉头,心道,难不成就这样把饥民困住让他们纷纷饿死?朝廷有明令不准滥杀饥民,这罪名一旦被捅上去,自己不就成了背锅的替罪羊吗?省里的意思是劝返原籍。他岂能不知回去必死,如何劝?思忱片刻便朗声说道:

“老乡们,本军爷也是河南人,不忍心看着你们被饿死、打死,想活命的听我一言。”

这些饥民早已奄奄一息气若游丝,哪里有力气说话?便齐刷刷的看向这位军官,他看着这些衣不蔽体的饥民,或许是动了恻隐之心,缓缓说道:

“想活命的听我说,本军爷是总兵梁军门梁大人的属下,现在国家遭逢大劫,外有满清鞑子侵略,内有刁民暴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凡是十五岁以上、五十以下的男子,愿意从军的,本军爷秉承梁军门的善意,每人发粮二十斤、钱一贯,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