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侧舷速子矛没法打虫子,没法阻止自愈的话速子矛打大型虫巢单位可以说是全程刮痧。因此趁这个机会换一个能正常打虫子的武器也不错。
为了降低能耗并减少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轮回号搭载了专门设计的多入口通道发生器,这些发生器能够生成一个多入口的磁场通道,让整个发射组对一个目标开火。这样至少可以把发射通道的数量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以此降低制导系统的负荷和磁场混乱度。
侧舷装甲带在经过重新设计之后加装了反常规的重型多用途导弹发射井,这种新型的超高速多用途导弹可以同时拥有反舰和对空能力。极高的加速能力和优异的机动性配合强而有力的穿甲弹体和大威力预制破片战斗部让这个导弹对任何常规船舰单位和舰载单位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
但该武器拥有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该导弹的过大的战斗部和穿甲弹体严重挤占了制导系统的空间,导致导弹制导几乎完全依赖于母舰火控照射和遥控,不仅无法根据目标智能选择自己战斗部的工作模式,甚至不能根据战区和目标运动状态进行智能追踪,只要脱离母舰引导就会只会傻乎乎的追尾或者撞在奇奇怪怪的东西上。这在让其在攻击远距离目标时的发挥非常不稳定,不过作为一种辅助武器来说倒是绰绰有余。
残存者舰队和统合部其他舰队最大的不同,就是残存者非常看重舰队的快速反应和部署能力,甚至可以为此牺牲很多其他的性能,比如高度侧重护盾并且尽可能的削减装甲来降低船体质量以提高跃迁效率等。
轮回号作为一个深受残存者风格影响的泰坦。虽然不至于说去极限削甲减重,但确实非常侧重于护盾防御和快速机动性。
该舰的护盾系统使用了类似凯撒级的设计。数百个独立的旗舰级护盾发生器被隐藏在装甲下方,护盾和护盾之间互相补强,构成了轮回号现在的泰坦级复合护盾。和凯撒级一样,这种护盾也不会因为局部区域受到猛烈攻击而整体崩溃,但和凯撒级不同的事情是,轮回号的护盾发生器被隐藏在主装甲之下,这虽然会降低一些护盾发生器的投射效率,但可以更好的在局部护盾被击穿时保护护盾发生器,而不像凯撒级那样只能依靠护盾球自己薄弱的装甲和护盾来保护自己。
轮回号的主推进器和跃迁系统也得到的升级和调校,以便能够带领星环的舰队进行远距离舰队快速部署以及战场快速机动。
在升级跃迁系统的时候,残存者里最优秀的跃迁系统专家终焉世界正好在环带进行日常维护。军团无事本体检修父母双忙妹妹们又在出外勤,在家闲的发慌的世界酱在听说了轮回改修的事情后动用了高位权限空降到了跃迁系统项目组。
终焉世界对整个跃迁系统“说明书”里写过的那些功能的升级没什么特别的贡献,就只是中规中矩查缺补漏。但她提出了一个说明书之外的功能并提供了对应的组件设计图:通过过载升级后的跃迁引擎和环带上的跃迁力场投射器并解除其目标限制,将其变成一个末日武器
安装该设备后,跃迁力场投射器的工作模式可以从投射跃迁场变为直接放大跃迁力场,并通过一个特殊跃迁空泡把周围的空间向外推挤,在船舰周围产生类似于虹光炮命中后的效果。不过和虹光炮不同的是,这个设备并不会挖掉空间,而是把安全距离之外的空间向外进行随机挤压。
这种推挤的波及范围会随着设备的运作不断扩大,理论上来说,最大直接影响半径可以达到7000km或更远,但由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随着波及范围的扩大,范围扩展速度会快速下降慢,所以在实战中范围会小得多。
在范围扩展的过程中,范围内的物质将被一并推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比较脆弱的大型物体可能因为受力不均而发生变形或断裂,但对有防护的船体来说这种推挤大体上的是安全的,不过受其直接影响的单位会由于空间挤压和混乱而难以跃迁,这使得其必须依靠常规航行或实体空间超光速才有可能逃离。另外一点,高质量物体(例如星体)或者类似重力井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抵抗甚至免疫这种推挤,但这并不是一定是好事情。
在确定达到预定范围后,跃迁空泡会骤然缩小,只留下一个足够缓冲空间震荡的范围。而不规则挤压后空间将瞬间释放并向内坍缩,将数倍于直接影响半径的空间不规则的扯向中心撞在缓冲带上,然后再向外释放,产生逐渐变小的来回震荡,并在这个过程中反复的撕扯范围内的物体,将他们细细的切成臊子。这种撕扯对没有足够强力的空间稳定系统或护盾的单位来说是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