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手里的西瓜,长孙皇后也想继续再引诱顾之南回答之前的问题。
“我观顾郎君聪慧过人,之前的问题一直困扰妾身,不知郎君作何回答呢?”
顿了顿,长孙皇后继续补充道:
“顾郎君莫要惊慌,在座的都是可信之人,定然不会将这些内容传到外面。”
顾之南见到长孙皇后又谈起此事,眉头一皱。
思索良久后,才开口说道:
“可先说好,这是饭后闲谈,作不得数。
所说的话,出了口,进了你耳,就应当烂在肚子里。”
长孙皇后连连称是。
上官云见到皇后都如此,也赶忙表态。
顾之南放下西瓜皮,用清秋递过来的手巾擦了擦手。
然后靠在太师椅上,自顾自地说道:
“这些都是一些有心人胡言乱语罢了,说到底毫无逻辑。”
听到顾之南这样说,长孙皇后突然来了兴致。
“哦?这话从何说起?还请顾郎君赐教。”
“都说是天灾了,那什么是天灾,人力无法抵御和左右的才叫天灾。
要是说武德九爆发的洪灾和现在的雪灾就是当今圣上不贤德,那么当年尧舜二帝又怎么说?
大禹父子受尧舜二帝前去治水,难道说尧舜二帝也是昏君,那怎么又能在三皇五帝里面?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听了顾之南所说,长孙皇后心中的闷气顿时消散了一大半,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正当长孙皇后也想一吐心中不快的时候。
顾之南突然来了句。
“只可惜,那些人看不出这天灾可是机会啊!”
说罢还摆出一副悔恨的神态。
“机会?此话怎么说?还请顾郎君告知!”
长孙皇后有点急切地问道,甚至都快要上手了。
顾之南有点奇怪地看了她一眼。
心道这孙夫人怎么对这些敏感话题这么热衷。
难道她想入朝为官?
不过顾之南也没有在意。
再说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李世民作为圣明贤君的典范。
成为封建君王的标榜,后世国君无不向李世民学习。
但在贞观年间,李世民其实过得也是非常辛苦。
史书上记载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数不胜数。
贞观元年春,河北大旱,同年,山东大旱。
贞观二年春夏,关内大旱,蝗灾。
贞观三年全年,关内大旱。
……
特别是今年贞观元年。
春旱灾、秋洪灾早已让李世民焦头烂额。
结果还没缓过劲来,冬天又是雪灾。
李世民没想到自己改元元年,天灾就接连而至。
莫说朝臣乡野了,就连他自己都怀疑是不是遭了天谴。
言归正传。
“天灾的确不可控,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方法。
当前形势严峻,对于李二郎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但是,这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正所谓危机之下,暗藏转机。”
顾之南娓娓道来,不急不慢。
仿佛还真有点当神棍的潜质。
李二郎?
长孙皇后闻言,露出了既礼貌,又不尴尬的微笑。
虽然唐朝时没有像明清那般实行文字狱。
但即便是长孙皇后自己,也也只在私底下称李世民为二郎。
这个顾之南……
也罢,称呼为李二郎也还可以接受。
“那如何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呢?”
长孙皇后目前最想知道的是这个问题。
顾之南微微侧了侧身,换到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势。
“如今都说这天灾是因为当今圣上夺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还逼迫太上皇退位而遭受天谴。
虽然圣上在还是秦王的时候在民间的呼声非常高。
但随着二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人心难免有浮动。”
似乎是意识到称呼李世民为李二郎有些不妥,顾之南赶紧改口。
而对面的长孙皇后却是娇躯一震。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自射杀李建成。
扫除了走向东宫之路上的最大障碍,这件事众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