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醒悟过来的还是长孙皇后。
转过头来给了自己的兄长一个抱歉的眼神。
然而长孙无忌却如赌气一般。
冷哼了一声,然后把头转向别处。
长孙皇后无奈了。
只好又把话题引回到正题上。
“看样子顾先生是想到了应对之策了?”
“嗯,确实是想到了一个方法!”
顾之南朝长孙皇后点了点头。
“哦?在下对这征粮一法也倍感兴趣。不知顾郎君又有何良策来应对主家提出的困惑呢?”
长孙无忌决定不跟他们玩了。
决定还是正事要紧,正所谓只有工作才能使我快乐!
李世民跟长孙皇后也是一脸希翼地望着顾之南。
“还请顾郎君赐教,我们也好开开眼界!”
“赐教不敢当,只是刚才我家清秋的一番话,对我有了点启示。”
说完顾之南还对着清秋抛了一个媚眼。
“哦?顾郎君但说无妨,我等洗耳恭听!”
“那我可要先说明啊,这纯属于我们几个朋友之间的闲谈!
与朝局无关,更与朝政无关!”
李世民三人非常有默契地对视了一眼。
“当然!本就是在下倾慕顾郎君的学识,特来请教!
怎么会与朝局朝政扯上关系呢!”
顾之南一想也是,哪里会有朝廷重臣来听他这个毛头小子所说的胡言乱语呢。
“话说,你们觉得现在朝堂上的文人最看重什么?”
“自然是他们所拥有的声誉了!”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回答。
只是令他想不到的是,顾之南听完后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是,不过也不是!”
“李掌柜只说中了其中一点。”
“哦?难道那些文官最看重的,除了声誉,还有其他方面?”
这时,长孙无忌也插话进来。
在李世民登基后,他有隐隐约约要成为文官集团之首的势头。
所以他对文官的一些心理还是比较清楚的。
正如李世民所说,许多文官都比较看重自己的声誉。
也正因为如此,有一些谏官冒死给皇帝上谏。
履行工作职能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为自己博一个好名声。
而现在顾之南说声誉只是其中一部分,他不禁感到好奇。
“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文官看重,这是所有人的共性,包括我们的皇帝陛下,那就是脸面!”
打死李世民三人,也想不到会是这个结果。
不过顾之南说的并没有错,谁不在乎脸面呢?
“额……顾郎君说的确实是,但是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抓住他们的软肋,自然就很简单了。”
“还请顾先生细说。”
经过前面的铺垫,长孙皇后也不着急了,恢复了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
“既然他们注重脸面,那朝廷何不来个将计就计!
若是朝廷不再用程将军去武力征粮,而是改为自愿捐粮。
然后我们的陛下再命人把这些人所捐的粮食和姓名记录在册。
并按照所捐粮食的数量把名字按顺序地刻在石碑上,以流传百世!
李掌柜,你说这样的话,那些世家大族的官员还会不舍得捐助粮食吗?
而且,他们的攀比心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他们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对家捐的比自己多,而把名字刻在自己的前面吗?
肯定不会啦!所以这个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顾之南侃侃而谈。
丝毫没有在意对面三人震惊的目光。
当顾之南说完的时候,李世民三人早已呆若木鸡。
良久才回过神来。
“妙啊!这简直真的是太妙了!”
“没想到还有如此绝招,今日我真的是大开眼界了。”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对着顾之南一顿夸奖。
旁边的长孙皇后也是赞叹连连。
看向顾之南的眼神充满惊奇。
就像丈母娘看女婿一般,越看越满意。
而长孙无忌也是满脸呆滞。
他实在是没想到,居然能用脸面就能想出一条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