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简短,但是其中的余韵却悠长。
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华国学术界最顶尖的大牛,而且几乎都是智商和情商达到了最顶尖那批人,自然能够明白陈仲策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微言大义啊。
而且,陈仲策最后一句话“希望大家把科研成果都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在以大义的名分在引导啊。
一手软,一手硬,此子不简单。
不过,台下众人的反应不一,支持鼓励者有之,冷眼旁观者有之,鄙薄者有之,就看后续陈仲策该怎么运作这件事情了。
即便如此,陈仲策这番发言还是在华国学术界最顶尖这批人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静静地等着它发芽、生长、开花。
不过,陈仲策的这番发言可不简简单单只是在学术界这么简单,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陈仲策这番发言的视频很快在网络上流传起来。
“华国22岁的双院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震惊,4枚诺奖获得者竟然在科学院和工程院做了这事儿?”
......
“陈院士要办华国自己的期刊?这到底是是好还是坏?”
......
“我想问问,陈院士的学生怎么报考?”
“现在退学重新高考再读航天还来得及吗?”
“航天专业恐力压计算机成为最有前途的专业!”
舆论场的各种争论此起彼伏,各种各样的声浪都有,但是这已经不是陈仲策所要关心的事情了,他要是真正的开始筹备起这份期刊来。
一份顶尖的学术期刊需要底蕴和时间,陈仲策有信心给予它足够的时间,但是现在需要给他一个最高的起点。
这个起点,一定要让它可以吸引整个学术界的关注。
希望可以直接在整个蓝星的学术界引起一场巨型风暴,最好可以达到火星撞地球的那种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