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陆成安天然成了一把可以砍向群臣的大宝剑。
有了民意加身,表面上还是文臣集团的人,陆成安出言杀人,百姓苍生还不会怪罪皇帝嗜杀,反而还会认为陆成安做得好。
这是借刀杀人。
陆成安得了名得了权,正英帝借着陆成安铲除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毕竟大晟朝到了正英帝这一代,应该是在王朝中末端,正英帝若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皇帝,不难看出来大晟朝此时面对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那么他就不可能坐以待毙。
之前几次模拟推演就是正英帝一倒下来,皇女们上台,马上就压不住大晟朝之前埋藏下来的弊端。
就可见问题的积重。
而平时看起来正英皇帝跟晋王殿下一样好大喜功,喜欢听人奉承,但是在正经事上,正英帝显然是靠谱的多。
光是这些手段,就能吃住群臣蠢蠢欲动的心。
主要是,正英帝病得太不是时候,他能压住群臣,能压住这些王朝的弊端,是因为他比起这些个皇女们,正英帝是被泰熙帝系统性地教育过,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眼界和高度,有这个利益集团支撑,还有充分的皇威。
而反观诸位皇女,都是泪啊。
不过,现在是真的成长了不少,汉王熟练地开始拉拢人了,晋王知道利用自己的政治遗产了,秦王的情况,陆成安是不知道的,但应该相差无几。
初始化的皇女们,真的是让陆成安有种带女儿的感觉,这特么太难了。
这只能说正英帝多少是对自己的寿命有些自信了。
诶,我没生出儿子来,诶,我还年轻,我还健康,诶,所以我就是不教我那些笨蛋女儿们怎么当皇帝,诶,就是玩儿。
他一死,直接嘎。
而陆成安基本上已经是判断出自己现在的情况,所以很清楚,上了朝堂自己该怎么做了。
“拼了!”
“nga论坛,指定战神请求出战!”
这把摆明了是给正英帝送投名状的局,梭哈了,不梭哈也要被这帮人迫害死,不如当个自爆小子,给自己打激素,冲到脸上,一起死了算了。
别问,问就是保皇一族。
哥们现在铁骨铮铮,朝堂怒斥群臣,我只求一死!
【朝会。】
【陆成安身着素衣,登临大殿。】
【“臣叩见陛下。”陆成安高昂头颅道。】
【一大臣淡淡道:“陆生既然入了诏狱,应以罪臣自述。”】
【“臣无罪。”陆成安回绝道。】
【正英帝不急不缓道:“《万民疏》,朕已阅过,丞相说你只是书生之见,不堪重用,你何以辩解?”】
【长孙明走出列,坦言道:“陆生,这京城,你已可见其昌,此皆乃我等戮力而为,非汝之功也,治理天下,绝非一日之功,你咄咄逼人,夸大其词,只言天下百姓疾苦,不谈国事艰难,其心可诛。”】
长孙明的核心观点无非就是一个。
那就是京城我治理得挺好,其他地方我肯定得慢慢来,慢慢来就得需要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家大事不是你一张嘴就能做好的,又指出京城的繁荣昌盛跟你陆成安这个书生没关系。
反正其他地方,正英帝又看不到,长孙明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到时候正英帝真要大费周章,无非是他们这些世家暂时收敛一番,给陛下一个面子。
利用这个观点,顺势指责陆成安夸大其词,攻讦对方只晓得说百姓苦百姓苦,不说国事难行。
【“我且问陛下,天京府是陛下的子民吗?”陆成安问。】
【“是也。”正英帝欣然道。】
【“青州昌平府的百姓们是陛下的子民吗?”陆成安又道。】
【“是也。”正英帝又道。】
【“边疆的大宁府,这里的百姓那也该是陛下的子民吧?”陆成安接着道:“我常闻陛下胸怀大志,亦曾想要光复昔日荣光,成就四海来朝的鸿鹄大志,可是眼下呢?”】
【“长孙丞相只说京城繁荣,却不提边疆民生,言,国事难行,这难道不是长孙丞相的问题?在其位谋其职,我陆生不过一介县官,自然在昌平府中安分守己。”】
【“我一个县令能治好一县,长孙明,您一个丞相,难道就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群臣不思治理国家,只道难难难,互相推诿,就连大晟朝的诸州都不能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