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郝梅进来,于耀阳就把如棠糊弄到床上去了。
“阳子这是咋了?”郝梅问。
她刚刚在后院割草,不知道前面发生的事。
不等于耀阳开口,如棠就竹筒倒豆子似的把景天上门打人的事说了。
郝梅听的心惊肉跳。
“他这也太坏了,以后不会找咱们麻烦吧?听屯里人说,他现在买卖做的可不小啊。”
“管他大还是小,邪不压正,我不怕他!”如棠坚定的说,她和于耀阳做的都是正经买卖,不怕别人背地里捅刀!
“咱家马上要回村摆桌了,就怕他在婚宴上动啥手脚,老景家在咱村势力可不小啊。”郝梅忧心忡忡。
她闺女和景家的仇算是结下了,眼看就要摆桌了,可别出啥岔子。
“怕他个锤子,他景家势力不小,咱家也不是好欺负的。”于耀阳装够了小白花,博取了媳妇的同情,终于撕下他“弱小无助又可怜”的面具,露出他霸气的一面。
景家的那群哈巴狗,最好不要跑到他和如棠的婚宴上闹,否则他会让景家从上到下都很痛苦。
距离如棠的婚宴只剩下两天了,于耀阳回村准备去了。
如棠觉得摆几桌就行,主要是收一收份子钱,毕竟她娘和婆婆这些年在村里有不少人情往来,她要是不摆桌,这钱收不回来,简简单单意思下就行。
但于耀阳不这么认为。
他费了这么大劲儿娶回来的媳妇,简简单单的,岂不是太委屈她了?
第122章 快乐破碎了
于耀阳铆足劲要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
之前手里没这么宽裕时,就已经憋一口气要让她成为全村最体面的新娘子。
现在做生意,手头宽裕,更是要大办特办,喜糖都是从城里买的最好的,全村谁家都没这个待遇。
节俭的郝梅在这个问题上,竟然没跟女儿站统一战线,她更认可女婿的做法。
聘为妻奔为妾,婚礼办得越风光,越能证明婆家的重视。
这段时间,大黎村一直流传着如棠夫妇在城里落魄的谣言,谣言越演越烈,经过几次升级后,已经从“如棠骑倒骑驴捡破烂”升级成了“于耀阳回村收药材的钱是把如棠卖了换的”。
谣言的内容从家庭伦理,已经转向法制悬疑,如果于耀阳再不付出点行动粉碎谣言,还指不定会传的多邪乎呢。
按着郝梅的要求,结婚前一天俩人不能见面,所以于耀阳提前回去了,如棠跟郝梅留在城里。
服装生意她照做,饭也照常卖。
甚至她还试图去渔船找船老大,拿点螃蟹去卖,奈何于耀阳回村前叮嘱过她,不让她单独去市场卖螃蟹,因为他已经收了卖小螃蟹的“结婚贺礼”。
集市上那家卖小一号螃蟹的,已经把于耀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也曾经带人找过茬,奈何于耀阳武力值爆表,没占到便宜,于是含恨拱手让摊位,从市场海鲜摊的黄金C位,卑微的挪到了后排。
最好的位置给了于耀阳。
有于耀阳在,就没有小螃蟹的市场,小螃蟹摊主赵三对于耀阳的感觉就是恨,但无可奈何,讨厌于耀阳又干不掉于耀阳。
如棠为此还担心了好几天,唯恐于耀阳跟人家结仇,哪天再让人家套麻袋拖小巷子里揍一顿。
但事情并没有像她担心的那样,也不知道于耀阳用了什么手段,竟然把赵三收服了,于耀阳自称是他人品太好,感动了赵三。
如棠也差点就信了,直到她去市场给于耀阳送吃的,看到赵三吊着胳膊青着眼眶。
如棠当时的反应是两眼一黑,完了,全都完了,这是她男人打的?
在心里默默的背起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盘算着给人家眼睛打得软骨受损,需要关几天,打成骨折,又要加几天——骨折到底算不算轻伤害?造成轻伤害,该不会要进去吧?
就在如棠在心里琢磨于耀阳的行为有多“刑”时,赵三主动找如棠说明了情况。
原来他的伤不是于耀阳揍的,是有一伙地痞,在他收摊后,不由分说的过来要揍赵三。
关键时刻,只听一声充满正义的怒吼从远处传来,于耀阳过来了,及时从地痞手里救下了赵三,从那以后,赵三就把于耀阳视为自己的老大。
这过程听着是挺感人的,颇有一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感。
但如棠总觉得哪儿怪怪的。
当着赵三的面也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