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鉴宝麒麟子:从捡漏东坡砚开始 > 第651章 脚盆鸡家的书法

第651章 脚盆鸡家的书法

“不对~”

想着刚开张就宰了一只肥羊,约翰正一脸的自得。但想着,想着,他心里忽的一个咯噔,能来这儿的没有一个是傻子,傻子就算有钱也守不住。

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浮起一个念头:“难道他知道这是谁的作品?”

但很快,他就自嘲一笑,知道就知道吧。他只是被派来站台的员工,按照老板的定价,卖掉带过来的展品就是自己的工作。

这幅书法,他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至于现在反悔,确实有可能帮老板挽回损失,但这又关他什么事儿,想想自家老板抠门的样子,怎么都不可能多给自己一个铜板。

念头通达后,后头的工作他办起来就格外利索。

签合约,刷卡,转账,包装,一套流程不到10分钟搞定。

“先生,恭喜,它是你的了。至于这幅展品,您要是带了人,可以立刻取走。如果不方便,我们也能安排送货上门。”

“谢谢。不过,不用了。给我就行。”

齐鸣伸手和他礼貌握了握手,确认了一遍商品无误后,他便提上袋子,走向出口。

小龙,张奥虽然进不来内场,但也就守在外头,一个电话过去,几分钟就能到。这幅书法,是个不小的漏。

他还真不敢,把东西留在这摊位,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万一遗失,那损失可不小。

根据他的鉴定,这幅字是空海和尚的作品。这位大师,确实是唐朝时期的人物,但却不是华夏的,而是倭国人。

日本书法,最开始是佛教传播,誊写佛经时,他们开始学习毛笔写字,此后遣唐使的派遣,以及对华夏文字的模仿,他们出现了最早的书法雏形。

此时,华夏是唐朝时期,因为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书法,而让人大肆搜罗他的作品。这一时期,恰好也是日本频繁向唐朝派出<遣唐使>的阶段。

遣唐使们把华夏贵族的爱好当成是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因此也把很多王羲之的作品带回了日本。目前被认为是仅存的王羲之真迹《丧乱帖》就是在唐朝时传入日本,是日本皇室的重宝。

随着对王羲之书法的学习,日本出现了一批书法家,其中最优秀的三人,分别是:空海和尚、嵯峨天皇、橘逸势。

这三人同处于日本的平安时期,被称为平安<三笔>。

此后唐朝没落,中原战乱,遣唐使的派遣也被暂停。日本本土也开始在汉字的基础上,魔改,日本化,出现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也就是如今的日本文字。

日本本土的书法家们,作品也不再局限于汉字,也开始书写日本文字。

这时期也出现了3人,被称为<三迹>。<三笔>和<三迹>代表了日本书法的巅峰。

齐鸣刚刚淘到的小诗,正是三笔之一,空海和尚的大作。虽然只是一首小诗,但三笔的作品,流传至今,对日本人来说,每一件都是国宝的存在,怎么都不止5万欧。

收到齐鸣通知,小龙和张奥很快就等在了出口处。

出师大捷,齐鸣把袋子交给他们后,便又立刻兴奋的跑回古董区,打算再接再厉。

但他回来时,却敏锐的发现在场的人都像被什么东西吸引了一般,人流似乎都在朝着一个地方汇聚。这让他也来了兴趣。

能到场的眼见自然不一般,能吸引半数以上的人,这件东西肯定不一般。只可惜,周围也没个熟面孔,他也不能问问具体发生了什么,只能亦步亦趋的跟着。

很快,人群停下,一处展台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从周围人的交流中,齐鸣听到了<bronze>这个英语单词,翻译过来就是青铜器。

西方人很喜欢青铜器,尤其是华夏的青铜器。原因有二,一是艺术性。青铜器上古拙大气的纹路,长在了西方人的审美点上。

很多西方考古学家把华夏青铜器比作<来自公元前的波音飞机>,认为它们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社会最高的工业水平和最复杂的社会劳动。

其次,就是眼馋了。从物质文化这个角度划分,人类文明被分成,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大体都经历了这几个阶段。但西方的青铜时代是缺失的。它们的青铜器铸造,用的失蜡法和锻造法,这两种方法,锻造成本高,成品数量少。

所以西方流传至今的青铜器,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

相反,华夏青铜器铸造采用的是“模范铸造法”,不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