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章
太子直到忙完了一日的公务,回到东宫时,都没想明白,皇帝那突然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太子妃见他一直若有所思不得其解的模样,好奇问道:“殿下这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太子与太子妃感情和睦,虽非情浓,但对她很是尊重,这时候也没瞒着她,便三言两语将事情说了。
太子妃:“殿下是觉得,父皇此言,另有深意?”
太子想了想,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太子妃不解。
太子笑着说道:“父皇或许也是随口一提,又或许是在提醒孤什么,左右肯定与朝政无关。”
太子妃也笑,不过说出来的话却并非赞同:“这可未必。”
太子:“哦?太子妃有何高见?”
太子妃:“殿下方才说,父皇是在吩咐殿下帮着批阅奏折处理政务的时候,才说的这句话?”
太子:“是。”
太子妃:“那殿下为何不将这话与父皇吩咐殿下做的事放在一块儿想呢?”
太子一时没明白她的意思,与太子妃对视了片刻。
两人默默对视。
过了会儿,太子眼神闪了闪,有些恍然,又有些怀疑:“难道,父皇真正想说的,不是母后,而是父皇他……”
太子妃:“若妾身没记错的话,父皇与母后年岁相差不大。”
帝后二人是少年夫妻,在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皇后就是他的妻,正儿八经的原配,二人成婚时也是年龄正当,年岁相差不大。
所以好端端的,皇帝突然说皇后老了,那肯定就是间接提醒太子,他年纪不小了。
太子迟疑:“父皇正当盛年……”
太子妃无奈:“妾身没有说父皇不好的意思,妾身也不过是一个猜测罢了。况且,父皇如果真是妾身猜测的这个意思,那么父皇话中深意……”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太子妃挑明了。
如果真如太子妃猜测的这样,那皇帝这么说,就是在提醒太子,他该准备接任了。
可在此之前,太子并未考虑自己升职的事。
原因也简单,皇帝如今瞧着身体健康得很,就连母后身体也不差,不久前才给他生了一个嫡亲的弟弟呢。
皇帝还是春秋鼎盛,而历朝历代坐在皇位上的人,就没几个是主动退位的,大半不都是做皇帝做到死,然后才传位给下一代?
如果这时候在太子这个位置上的人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子,以太子如今的年岁和势力,可能逼宫的事都已经开始策划了。
但如今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是太子,所以这对天家父子才能依旧父子和睦,并未反目成仇。
一来太子是表里如一的温和,只要不惹他,不触犯他底线,太子一贯都是温和处之,好说话的很。
二来,太子对皇帝、对皇后是真心孝顺。
三则是太子性格沉稳,心计智谋样样不缺,坐得住,知道只要他不出错,别管了十年还是二十年,他终有名正言顺上位的时候,等着便是,急什么?
他这个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中宫嫡子,除非哪一日他父皇突然昏了头,非要把他的太子头衔摘了,不然太子就算做一辈子的太子,他老了,他儿子也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如果他父皇是个多疑的帝王,多疑到连儿子妻子统统不相信的程度,太子才要考虑藏拙保全自身。
但他父皇不是,不然就不会有名震天下的瑾王,不会有神女降世的瑾王妃,也不会有至今想养老还总是被皇帝惦记着拎回来给自己办差的闽侯爷。
所以,太子压根不用藏拙,他也不用担心自己表现的太优秀,会给自己亲爹威胁感。
他再优秀,能有他皇叔优秀?
反正太子自己觉得,跟皇叔相比,他还嫩着呢。
太子自己都觉得,给自家父皇这样的皇帝当儿子还是当手下,都是最舒服的。
只要皇帝不要过几年,像是历史上那些帝王一样,成了老年昏庸的典型皇帝,那他父皇绝对能被称上一句千古明君,往前往后都难得出一个的英明君主。
君臣相得,君臣相得,之所以会成为美谈,自然是因为其本身并非一件容易办到的事。
所以,太子觉得自己这个太子做的还挺舒服的,压根就没想过自己登基的事。
这时候太子妃这么一暗示,太子第一反应是不信,第二反应是有点慌。
是的,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