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怎么?冯公子刚离了南国没几日,就开始思念故乡了?”
渡口处,陶紫菀听见冯梓口中吟诗,开口调笑道。
“我也是第一次离开南国,刚刚见到空中南归雁,恰好想起此诗词句,有感而发罢了。”
冯梓摇摇头,随着队伍走上渡船。
“不知这是何人所写的诗句?”
沙鹤在一旁牵着马,闻言温声问道。
“我也不知道是哪国哪代,只晓得此人姓李名白,应当是家里排行十二的,所以字画下留名李十二白。”
“好了,别聊些文绉绉的了,上船了上船了。”
陶紫菀最是听不得这些文绉绉的东西,先行一步跳上甲板,冯梓和沙鹤也紧随其后,牵着马走上渡船。
此行去往郭城不知道有几百里路程,冯梓几人的马匹仍旧是当时跟车夫买下来的两匹马儿,良马都算不上,自然不可能日行百里。
恐怕真要一路骑马快马加鞭的过去的话,不说人受不受得了,马先要累瘫在那里了。
况且四齐之地不比南国,走在路上遇到多少劫匪都不足为奇,简直就是一副山匪藩镇相互割据的景象。
你看着那边就是一寨子寻常山匪,说不定里面就要冒出来几个金丹元婴来。在这边,散修做劫匪拦路劫财,可比自己修炼有前途多了。
而冯梓三人一个“凡人”两个筑基,自然不可能艺高人胆大的一路头铁莽过去,走相对安全的“官道”和水道才是最好的选择。
恰好,在虎牢关外,走官道三两日的路程,就有一处渡口,这处渡口所在的水运枢纽是着名的“三山峡”。
其水流湍急,渡船行水上之快,千二百里几日之间即可走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就是在说此处了。
“我看地图上说,沿着三山峡走的话途中会经过一座城池,叫什么‘吴中城’,据说那里的鲈鱼脍非常鲜美,要不要去尝尝?”
几人把马拴好走进船舱,陶紫菀拿着冯梓的地图捣鼓了一会,突然说道。
“吴中城……安全吗?这四齐之地四处战乱,我们可还是小心为上吧。”
沙鹤闻言皱了皱眉,问道。
“应当无事吧?这吴中城地图上看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个易守难攻之地,至少不用担心过去了突然发现城被围了。
而且反正渡船都是要在那里停靠的,我们下去歇息两天尝尝特产就走,也没差嘛。”
陶紫菀倒是没怎么担心,拿着地图又摆弄了一会,才归还给冯梓。
“那就去看看吧,我也想见识见识‘秋思生莼脍,寒衣待橘州。’说的鲈鱼脍,别忘了莼菜羹也要找来尝尝鲜。”
冯梓接过地图,笑道。
“莼菜羹?那是什么?”
陶紫菀歪了歪小脑袋,问道。
“我也只是在书中看到过,好像是这一带特有的一种蔬菜,据说与冬笋一起炖煮羹汤,鲜美至极。不过现在夏末秋初的,恐怕也没有冬笋给我们尝鲜了。”
冯梓笑着开口解释道,突然神识一动,抬眼一扫,目光穿透甲板,看向远方,那里正横着几艘大小不一的船只,还挂上了铁锁。
不愧是传说中的四齐之地,出关没两天,走的还是相对安全的水路,都要被劫匪拦了路去。
话说这船怎么好像在减速?嗯?里应外合?专门干这个的?
冯梓无奈,这些盗匪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就敢拦路抢劫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招惹的货色,估摸着自己这俩保镖是肯定解决不了的。
要不悄无声息的让他们人间蒸发了吧……喔,好像不用了。
冯梓撇了一眼船舱内的一个角落,渡船不算大,只载了十几个客人的样子,也不知道该说这帮劫匪运气好还是运气差,这船上可不仅有他一个隐藏修为的化神修士。
那边角落里还蹲着一个金丹一个元婴呢,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没一会,正如冯梓所料,船在江心慢慢减速,最终被铁锁连环成功拦截,撞击很轻微,冯梓估摸着这一下子船头都没撞坏。
几艘蒙着黑布的小船也随之围了上来,没看错的话空中还飞着一个,嗯……莫约是个金丹,太弱了没看清楚。
嗯,差不多了,该挨打了。
陶紫菀和沙鹤此时也察觉到了异常,就要出舱查看,没想到却有一人先行一步。
“是角落里那个金丹,挺沉不住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