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水陆大军乘着顺风,跨越大江。
拿起手中的长戈,大刀杀向乾坤王朝的军队,不同队伍的军队都鼓起勇气地继续杀向乾坤王朝的军队,丝毫没有退缩,
乾坤王朝的军队又惊又惧,很快就溃退而来,到了江边堡垒,被赵无忌的军队一齐捕获。
军队饿了多日,一见粮食和牲口,眼都花了,都抢着搬运,打算运回和州慢慢享用。
赵无忌看出军士意思,和吕冰商量,乘胜直取太平。
把船缆都斫断了,推人急流,霎时间顺流东下,江面上空洞洞片帆不见,诸军慌乱的叫苦。
赵无忌下令说道,前面就是太平府,子女玉帛无所不有,打下了任意搬运回家。军士无法,兼之听说可以随意行动,都动了心,饱餐后径奔太平城下,攻进城放开手大杀大抢。
赵无忌事先叫宋乙寒写了禁约,不许掳掠,违令按军法处置,四处张贴,调一排执法队沿街巡察。
军士看了诧异,都住了手。有一小兵不听,立时斩首,太平一路的百姓才免了此劫。又怕军心不稳,叫当地大财主献出些金银财帛,及时分赏将士,将士得了彩头,小兵自然不敢说话了。
从和州渡江是巢湖水军的功劳,朱元璋在船上摆酒庆功,把李扒头灌醉,捆住手脚,丢在江里。双刀赵不服,逃归徐真逸。
李扒头部下诸将,无主将,也无船只,只好投降,赵无忌从此又有了水军。
太平地方儒士李习、陶安首先来见赵无忌,赵无极询问道:“有何道教之事?”
陶安说:“如今天下群雄并起,不过都是抢子女玉帛的宵小。将军若能不跟这群宵小一,比如不杀人,不掳掠,不烧房屋,那么再东取集庆,可以做一番大事业。”
赵无忌很以为然,留在元帅府做令史。
改太平路为太平府,以李习为知府。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赵无忌大元帅,以宋乙寒为帅府都事,汪广洋为帅府令史,潘庭坚为帅府教授。
而且征兆乡下的老百姓做民兵。并将居民蓄积,等等的运进城中,以方便来固守此处。
赵无忌想了想,决定以后还是要多征收赋税,但是不再强迫老百姓做农活,而是发放米粮。
赵无忌想了想,觉得太平府太偏僻了些,决定迁至和州。
李习听后欣喜,连忙称是。李习又提议道:"不知将军可否请来孔丘先生,教学生如何治理太平府?"
孔丘是孔融的弟子,是儒门大家。孔丘性格淡泊,不爱争斗,却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赵无忌沉吟,最终答应下来。孔子性情淡漠,不善言辞,但是却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且对儒道研究极深,可以帮助他处理政务。
赵无忌叫了孟文焕,孟文焕立刻去请孔丘过来。
过了一会儿,孔丘到了。赵无忌给孔丘介绍,孔子年约五旬,长须白眉,身材修长,面色红润。
孔子见到赵无忌后微微拱手,说道:"孔丘见过大元帅。"
孔子的态度谦卑,赵无忌连忙回礼。
孔子说道:“请将军让孔某先检查一番。"
赵无忌点了点头。
孔子检查完后,说道:”大元帅不必担心,孔某的学识虽然浅薄,但也不会乱来。"
“先生尽管试试吧!"
太平地方,各个都想要这块肥肉,可惜他们都找不到理由。
赵无忌一统江山后,便将此地作为自己的后院,并在城内修建了宫殿,专门用来招待重臣,以彰显自己的地位。
赵无忌的军队虽然骁勇善战,可毕竟是人多势众,太平府还是没有守住。
不过,在赵无忌的策划之下,他的军队只有三万多伤亡,剩余都在和州收复了土地。太平府的地方上百年来都是繁华富庶,经济发展迅猛,百姓的生活也是非常好的,因此太平府的百姓对于赵无忌的统治,还是十分尊敬的。
不过,在和州收复后,赵无忌并未让百姓迁往其他地方,而是将太平县迁往了都护府,并派官员监管。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不给任何人有机会吞噬太平县。
这一切做完,已经是七个月后。
七个月后,大军已经到达了江南,赵无忌命军士在河岸边休息,自己带领众将前往太平县。
太平县,太平府的都督府,位于太平郡中部的太平城外,离太平城约五千里。
都督府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荒芜土地,只能靠人力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