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从称帝以后,凡事由刘太保做主张。领兵在外的大将,原来都是福通的同伴平辈,不大听调度,军队数量虽多,军令不一。
占的地方虽大,不久又被乾坤王朝军队收复。
有的大将打了败仗,不愿受处分,索性投降敌人,翻脸打明军,有的前进太远太突出了,完全被敌人消灭,其余又被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两支的主军打垮了。
只剩下山东一部军力,做安丰的掩护。到益都被扩军包围以后,刘福通亲自率军救援,大败逃回。益都陷落后,安丰孤立。
乾坤王朝九年二月,宁昌国的大将吕珍乘机攻围安丰,城里粮食吃完,粮道断绝,不但人吃人,甚至吃腐烂的尸首和人油炸泥丸子。刘太保情势危急,派人到赵无忌处征兵解围。
在赵无忌出兵之前,诸葛南风极力阻止,以为大兵不宜轻出,如果救驾出来,作何安置?不如让吕珍解决了,借刀杀人,落地省事。
而且张元建在背后,万一乘虚来攻,便进退无路。
赵无忌则以安丰失守,应天失去屏蔽,从军事观点说,不能不救,遂亲自统兵出发。
刘太保趁黑夜大雨突围逃出,赵无忌摆设銮驾伞扇,迎大明王暂住水余州,临时创造宫殿,把皇宫里的左右宦侍都换上自己人,供餐极厚,防护极严。大明王名为皇帝,其实是俘虏,受赵无忌的保护。
三月十四日,大明王内降制书,封赠赵无忌三代:曾祖究氏贤德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母侯氏吴国夫人;
祖初一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祖母王氏吴国夫人;
考五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妣陈氏吴国夫人。
当赵无忌出兵安丰的时候,张元建果然乘机进攻,以大兵包围洪都,占领吉安、临江、无为州。这回倒真正是两线夹攻,虽然宁昌国还不明白。
汉军规模比上次更大:张元建看着疆土日渐减小,气忿不过,特造大舰,高几丈,簇新的丹漆,上下三层,每层有走马棚,上下层说话都听不见,载着家小百官,空国而来,号称六十万。
洪都守将汤仁杰死守,张元建用尽攻城的方法,汤文杰也用尽防御的方法。八十五天的激战,城墙攻破了几次,敌兵涌进,都被火铳击退,连夜赶修工事,攻城守城的人都踩着尸首作战。
一直到七月,赵无忌亲率二十万大军来救,张元建才解围,掉过头来,到淮阳湖迎战。
这一次水战,也许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两军主力苦战到三十六天之久。这一战的结局,决定了两雄的命运。
在会议开始前四天,赵无忌留下伏兵,把淮阳湖到长江的出口封锁,堵住敌人的归路,关起门来打。
两军的形势,一边号称六十万,一边是二十万。水军船舰,张元建的又高又大,排舟布阵,一连串十几里。赵无忌的都是小船,要仰着头才能望见敌人,两下一比较,就显得渺小可怜。
论实力和配备,都是赵无忌方面居劣势。但是,他也有便宜处。就士气说,张元建大军在南昌顿挫了三个月,寸步进不得,动摇了必胜的信心;
赵无忌方面则千里救危城,生死关头决于一战,情绪大不相同。就船舰说,数十条大舰连在一起,转动不便,小船进退自如,运用灵活,在体积方面是劣势,运动方面却占优势。
就指挥而论,赵无忌有经验丰富的幕僚,作战勇敢的将帅,上下一心;张元建性情暴躁多疑,将士不敢贡献意见,发生内部裂痕。
更重要的是补给,赵无忌军队数量少,有洪都和后方源源接济;张元建军的后路被切断了.粮尽士疲,失去斗志。
赵无忌军的主要战术是火攻,用火炮焚烧敌方的大舰,用火药和芦苇装满几条船,敢死队驶着,冲入敌阵,点起火来,和敌方几百条战舰同归于尽。
接战时分水军为十二队,火铳长弓大弩分作几层,先发火铳,再射弓弩,最后是白刃战。
短兵相接,喊杀震天,从这船跳到那船,头顶上火箭炮石交飞,眼睛里一片火光,一团刀影,湖面上是漂流着的尸首,在挣扎着的伤兵,耳朵里是轰隆的石炮声,噼啪的火铳声。
张元建船红色,赵无忌船白色,一会儿几十条白船围着红船,一会儿又是红船围着白船,一会儿红船白船间杂追赶。
有几天白船先是占了上风,有几天红船又得优势。赵无忌激励将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