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拜见教主大人 > 第54章 南征北伐1

第54章 南征北伐1

赵无忌出军征服方国珍,同时决定了南征和北伐的大计。

吴元年,乾坤王朝至正二十七年,坤历1367年九月间,赵无忌保有的疆土,大体上具有现在的湖北、湖南、河南东南部和江西、安徽、工苏、浙江,包括汉水流域和长江下游,是全中国最富庶繁盛、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

南部除赵无忌以外,分作几个军事单位。以四川为中心的是夏国明玉珍。

明玉珍本来是西系明军谭绍震的部将,奉命入川略地,谭绍震被弑,自立为陇蜀王,以兵守瞿塘,和张元建断绝来往。乾坤王朝至正二十二年坤历1362年即皇帝位于重庆,建国为夏,年号天统。

二十六年病死,子明昇继位。

云南有元宗室梁王镇守。两广也是乾坤王朝的势力。福建张元建虽然跋扈,仍然向乾坤王朝效忠。

赵无忌见夏国主幼兵弱,云南太远,暂时可以放开。最近的目标是福建和两广。

北部在表面上属于乾坤王朝,情形更复杂。粗枝大叶的分析,山东是王宣的防地,河南属扩廓帖木儿,关内陇右则有李思齐张良弼诸军。

扩廓和李张二将不和,赵无忌拥兵江浙,乾坤王朝几个大将正在起劲内讧,拼个你死我活。

道理说不上,无非是争军权、抢地盘。打得发昏,谁也管不到大局,再加上宫廷阴谋政变,越发纠缠不清。双方都在打算先安内而后攘外,势均力敌,谁也得不到便宜。

得便宜的是他们的公敌赵无忌,正应了古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话。赵无忌趁乾坤王朝内部打得火热,他便东征西讨,扩大地盘,充实军力。

等到赵无忌北伐大军兵临城下,这几个英雄才肯放手,停止互相残杀,却又不肯也不甘心合作,眼看着友军一个个被个别击破,终之是同归于尽,大家完事。

乾坤王朝军队内讧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几年以前。

明军起事后,乾坤王朝正规军队完全无用。真正肯打仗的是义军,是由地主巨绅所组织的保卫私家财产生命的地方民兵。

义军中最强大的有两支,一支是起自沈丘的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几年来连败明军,重占河北关陕,克汴梁,定河南,号令达江浙,屯重兵太行山,正预备大举攻取山东时,和另一支义军发生了冲突。

另一支是以义丁和刘福通作战有功,重占襄阳、亳州的大师八都鲁。答失八都鲁死,子孛罗帖木儿代其掌兵,移镇大同。

山西晋冀之地都由察罕帖木儿平定,察罕东征,孛罗帖木儿强占晋冀,两军交战几年,元政府着急,屡次派人调停讲和,到乾坤王朝至正二十一年坤历1361年双方才答应停战。

察罕被刺,子扩廓帖木儿领兵平山东,孛罗又领兵来争晋冀,内讧又起。1同时还夹着元政府和宫廷的阴谋政变。

这些年来,各地都有义军、武装暴动,不过没有哪一次比现在严峻得多。

乾坤王朝的士气很低迷,军队内乱,朝堂不稳,民众对官府的信任程度也降到最低。

这种情况,只要给予足够的资金、人力、物力就能扭转乾坤。

赵无忌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选择从北方开始。北边是他一直想打的一块肥肉,但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他先去拜访了两广总督张成栋。张成栋和宋哲元一样,对明军颇有怨言。他们认为明军是侵略者,是邪恶之辈,所以他们也希望能够改革,不让这些异教徒得逞。

但是明军的态度很坚决:"这些都不是问题!如果你愿意跟我们走,那么我们可以把你视为兄弟,不会像对待鞑靼人一样,对付你。"

张成栋摇头:"我不会离开京城!"

赵无忌说:"这是你唯一的机会。"

张成栋坚决拒绝。赵无忌叹息一声,只好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了。

............

三月初,赵无忌率部回归京城。

赵无忌这一走,就是半年之久。

这半年乾元二十三年,元政府又派使者去劝和。结果又发生了一场内乱,子扩廓帖木儿领兵去攻打晋冀,子孛罗也带兵去了。

元政府和宫廷一起联手设伏,子扩廓帖木儿惨败。子孛罗也被射伤。元政府大获全胜。

乾元二十七年元初,乾元二十六年,乾元三十年,乾元五年,乾元六年......

每过两个月,就有人会从京里发报回来,报告乾元王朝各地的军情,有人会发来捷报,有人会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