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忌部下分明军和儒生两个系统,这一国号的采用,使两方面人都感觉满意。就红军方面说,大多数都起自淮西,受了彭莹玉的教化,其余的不是郭子兴的部属,就是小明王的余党,天王和汉的降将,
总之,都是明教徒。国号大明,第一表示新政权还是继承大明王这一系统,所有明教徒都是一家人,应该团结在一起,共享富贵。第二告诉人“明王”在此,不必痴心妄想,再搞这一套花样了。
第三使人民安心,本本分分,来享受明王治下的和平合理生活。就儒生方面说,固然和明教无渊源,和明军处于敌对地位,用尽心机,劝诱赵无忌背叛明教,遗弃明军,暗杀明王,另建新朝代,可是,对于这一国号,却用儒家的看法去解释。
“明”是光亮的意思,是火,分开来是日月,古礼有祀“大明”朝“日”夕“月”的说法,千多年来“大明”和日月都算是朝廷的正祀,无论是列作郊祭或特祭,都为历代皇家所看重,儒生所乐于讨论的。
而且,新朝是起于南方的,和以前各朝从北方起事平定南方的恰好相反,拿阴阳五行之说来推论,南方为火,为阳,神是祝融,颜色赤;北方是水,属阴,神是玄冥,颜色黑。
乾坤王朝建都北平,起自更北的蒙古大漠,那么,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不是恰好?
再则,历史上的宫殿名称有大明宫大明殿,古神话里,“朱明”一名词把国姓和国号联在一起,尤为巧合。
因此,儒生这一系统也赞成用这国号。一些人是从明教教义,另一些人是从儒家经说,都以为合适,对劲。
乾坤王朝末年二十年的混战,宣传标榜的是“明王出世”,是“弥勒降生”的预言。
赵无忌是深深明白这类预言、这类秘密组织的意义的。
他自己从这一套得到机会和成功,成为新兴的统治者,要把这份产业永远保持下去,传之子孙,再也不愿意、不许别的人也来耍这一套,危害治权。
而且,“大明”已经成为国号了,也应该保持它的尊严。为了这,建国的第一年就用诏书禁止一切邪教,尤其是白莲社、大明教和弥勒教。
接着把这禁令正式公布为法律,《大明律·礼律·禁止师巫邪术》条规定:“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鸾祷圣,自号端公太保师婆,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作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集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句解:“端公太保降神之男子,师婆降神之女人。白莲社如昔远公修净土之教,今奉弥勒佛十八龙天持斋念佛者。明尊教谓男子修行斋戒,奉牟尼光佛教法者。白云宗等会,盖谓释氏支流派分七十二家,白云持一宗如黄梅曹溪之类也。”明尊教即明教,牟尼光佛即摩尼。
《昭代王章·条例》:“左道惑众之人,或烧香集徒,夜聚晓散,为从者及称为善友,求讨布施,至十人以上,事发,属军卫者俱发边卫充军,属有司者发口外为民。”善友也正是明教教友称号的一种。
《昭代王章》有云:"凡师巫假降邪神,或扶鸾祷圣,请菩萨护佑,自称伏魔真君,或以弥勒法相,或以龙象法相,或以龙象法相,或以龙虎法相,或以菩萨法相......"
这就是明教的一贯作风,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就用佛教名头来压制,或者说打压。
赵无忌当然也有办法让明教低调,比如,他的军队就是明教最忠实的信徒。他曾经在《昭代王章·礼律·禁令·禁止师巫降神》中提过,他的军队,都是明教的人马。
这个时代,还没有军队,只有军官。军官的作用很复杂,他们不仅仅是士兵,还负责保护皇室的安全。他们有的是武艺高强之辈,可以抵挡突厥的攻击,有的是文武双全的官员。他们有的是军官,有的是军校毕业,还有的是文学教授,还有的是文科状元。
他们的工作,包括保卫皇宫,护卫皇家的财物和人身安全,还负责保证皇帝和皇妃们的安全。他们有自己的职务,也有自己的身份,比如说,皇帝的卫队统领。
赵无忌在《昭代王章·禁令·禁令·禁止师巫降神·这些年来,儒生们也在积极研究《礼律·刑律·礼律》,从中找寻一些破局的办法,但很显然,他们失败了,没能改变历史。
赵无忌这次重操旧业,不是为了什么国家荣誉,只是希望能够给这个国度争取到一点时间,一点生存空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这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