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废太子登基,大周第一暴君! > 第二百四十七章 灭亡的独特方式

第二百四十七章 灭亡的独特方式

“每一个赴任的官员手中都有一本这样的方法论,我看不如给其命名为‘治理州县法’,如何?”

阎贲重重地点了点头。

不禁开口说道:“若是官员们人手一本这本书,那么陛下将会成为千古明君,永远被后世铭记。”

历史上虽然有某个官员写出过这样的治世之法,纵然也可流传千古,例如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

可是却也只是一家之言,且受到不同政见的对手拼命诋毁。

大概因为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彼此心中都有自己的方法论,更加上文人相轻,官僚们又互相属于不同的派系,因此这方法论有人奉为圭臬,也就自然有人弃之如敝履。

形成了两种极端的状态。

而周棣一旦要颁行方法论,势必会引来整个大周的效仿,这是皇帝陛下给予每个官员的治世之论,且以周棣之功,周棣之手段和远见,天下无人会质疑周棣。

这也算是历史上第一部经过皇家认证的方法论雏形了。

“也罢,朕就将这些方法全部写在书中,让这些官员们自行举一反三,治理境内之民吧。”

“陛下此论现世之日,还请陛下告诉臣下一声,臣要先睹为快!”阎贲此刻心中被周棣的愿景激动的双手颤抖。

蹉跎岁月五十载,终于遇见了惺惺相惜的知己和明君,这既是每一个士大夫的梦想,也是他们最美好的憧憬。

但凡有能力之人,都希望遇到明君盛世,不但自身才华抱负可以施展的淋漓尽致,更兼具着君王有着极为宽阔之胸襟,容错率也很高,因此更容易使王朝更加强盛。

“好!”

周棣答应了阎贲之后,挑灯夜战。

不过两天的时间,一本《大周官员治世论》就火爆出炉。

与此同时,大周也彻底开放了全民生三胎的命令。

大周幅员辽阔,版图大人口多,现如今已是当世第一。

可周棣却深深地知道,还不够,还远远不够!

历朝历代那未曾开垦的土地多如牛毛,却依旧存在着土地兼并的现象,概因世家集团和士大夫群体以及皇室贵族各色成员的数量,占据着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财富。

想要让大周更加强盛,人口越来越多的秘诀,一者是丈量现有的田亩,知道谁才是大周的这些大地主和豪强。

二来就是各种偏远地区的大开发。

现如今有冀州城被开发得淋漓尽致,彻底成了军事重镇,周棣也允许这些军户拖家带口到冀州去生活,渐渐地大量的人口迁到了冀州。

皇州也不例外,那座隐隐地有着天下第一坚城之称的皇州,人口数量也是急剧增加不说,当地的人口甚至已经渐渐地比肩大周京都。

四周之地地广人稀,主要人口则集中在神都和江州一代,北方之地寒冷又贫瘠,正需要大量的人口前往,而那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佳黑土地,可谓是神土。

无论种植什么,都会获得十分卓越的收成。

把南方之民众迁往北方,也成了周棣的目标之一。

但周棣也知道,步子大了会扯到蛋。

似平行世界中的那位隋炀帝就是如此,实在太过急功近利,不光三征高句丽,还修京杭大运河,企图将三代人需要做的事集中在一代全部做完。

有历史学家曾经如此评价隋炀帝:若是他英年早逝,那他应该是历史上最为出色的帝王之一。

他身上的那些大功,每一件拿出来都足以名垂青史,不过只可惜最后玩脱了。

看样子要实行南民北迁,还需要更多的钱。

可是这钱除了海上贸易之外,还能从哪里来?

因此,只看周棣将目光盯在了蒸汽机和煤矿的身上。

煤矿最为丰富之地是安南,因为这里几乎处处都是天然的煤矿,但大周幅员辽阔,同样不缺煤。

但周棣却不打算用大周本土的资源。

先前帮助安南复国,周棣又出人又出力,甚至还不求报酬。

安南王白竞舟屡次上表,表示要跟大周做贸易,周棣也不含糊,直接承包了安南境内所有的煤矿。

租用煤矿一百年的时间,这一百年中每年安南都可以从中获利四成,这笔财富对于安南的百废待兴来说,简直是一笔救济款。

而且年年都有,白竞舟恨不得跟周棣签个几百年的,先让安南富裕起来才是真的。

虽然此等做法犹如中世纪的某海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