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东阳平关
“吕帅你看,东面江对岸,有一座小山,形似鸡冠。朝廷以前在那里筑了鸡冠隘。”
“三十八年前,阔端攻破汉中城,又准备进攻川蜀。大宋名将曹友闻领军固守西阳平关,命他的弟弟曹友万固守鸡冠隘。兄弟二人,前后夹击,曾经在此处大破元军。”
“可惜蒙元军队陆续增援,而当时的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忌忠勇而不救,最终导致曹友闻两兄弟前后都死在这金牛道中。”
“自此,扼守川蜀门户的最能打的一支军队也葬送了。阔端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川蜀,大肆屠杀劫掠。”
“而赵彦呐却领着三万大军,一直退到成都,然后沿着沱江、长江,一路跑到了夔州。将川蜀拱手相让。”
吕师圣看着眼前的大好河山,想起逝去的精兵猛将,忍不住感到唏嘘。
他命人摆下盛大的祭礼,全军集合列阵,祭奠战死的曹友闻兄弟和他们手下的精兵。
“三十八年前,为了守护川蜀百姓,曹将军率领数千将士战死在这里。他们是为了守护我们的父母妻儿而死。”
“三十八年后,为了收复汉人故土,我们来到这里,要用蒙古鞑子的鲜血,为他们复仇。”
“英魂归来,护我子民。驱除鞑虏,血债血偿!”
“驱除鞑虏,血债血偿!”
“驱除鞑虏,血债血偿!”
吕家军整齐的嘶吼着这句口号,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他们大部分都是川蜀本地子民和甘陕逃过来的难民,甚至还有少数曹家军的后代,每个人都和蒙古鞑子有着血海深仇。
以前只能畏缩在仅剩的几座山城里,苟活性命,看着蒙古鞑子在城外耀武扬威、四处劫掠。
如今在吕制使的率领下,终于可以打回北方,把鞑子围在城里,让他们瑟瑟发抖。
一场祭礼,让整个军队士气昂扬,求战若渴!
蒙元的探马发现这一情形,迅速将吕家军来犯的消息报了回去。
蒙元如今镇守兴元府的主帅是汪惟正,自从撤到兴元府之后,他就立即击鼓聚将,商讨应对之策。
“当年刘备从川蜀北上进攻汉中,打了两年之久。如果不是夏侯渊贸然临阵被斩,恐怕刘备不能取胜。蜀道艰险,粮草难以运输,我们只要能够固守东阳平关,敌军粮尽自退。”
“四百里金牛道,粮草运输消耗巨万。宋军必然不能久持。但是他们有重炮可以攻破关墙,又有火枪能够远射。我们的困难在于如何守住东阳平关。”
“宋军重炮虽然犀利,但是我在剑门关已经找到了破解之法。只要我们将城墙加厚,就能够抵挡重炮的轰击。唯一无解的是宋军的远射火枪。”火都赤面色凝重的说道。
“不管是火枪还是火炮,都只能直射,不能曲射。之前真溪河口一战,大军已经发现趴在土坡后方,可以躲避铁弹的攻击。我们可以在城墙前方,再筑起两道城墙,然后埋伏强弓硬弩,专射敌军的火枪火炮。”
汪惟正也收集了很多关于宋军火炮的战例,给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众将商议之后,顿时觉得此计可行。于是组织丁壮,在东阳平关城墙之前,又筑起两道城墙。三道城墙之间相隔一百五十步,城墙之间有吊桥相连。
得知吕师圣三路来攻的消息之后,汪惟正判断吕师圣还是主攻东阳平关,其余两路都是疑兵。于是重新调动兵将:
由他的叔叔汪良臣领军一万,前往西城固守,防备从均州来的宋军;
由万户秃满答儿和张德润领军一万,前往米仓道口扎营固守,防备从米仓道来的宋军;
他亲自领军三万,固守东阳平关,迎战吕师圣。所属的将领有刘思敬、火都赤、管军千户步鲁合,以及宋朝降将姚世安、崔忠、南永忠。
另外还有两万七千骑兵,在汪忠臣、也罕的斤、札剌不花的率领下,往来支援。
汉中盆地面积不大,从汉中城到东阳平关不过才七十里路,并且一路平坦,骑兵一日就能到,方便及时支援。这也是他放弃西阳平关,固守东阳平关的原因。
十天之后,吕师圣领着郭襄、阳顶天、空见、王安节、昝万寿、先坤朋及五万余人,来到了东阳平关外。
吕家军在关外十里安营扎寨,查探清楚敌情之后,第二日一早,就来到城下,排兵布阵,准备攻城。
东阳平关南北两侧都是山坡,关墙长度不足三里。吕家军的军阵列在汉水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