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和文从珂很快便来到了总督衙门,二人分左右在大堂落座。
两名侍女各捧着一盏茶,送到秦安和文从珂旁边。
“文兄,请。”
“贤弟请。”
二人同时端起茶盏,用茶盖撇开浮沫,轻轻咂了一口。
秦安率先放下茶盏,开口道:“文兄,弟有一不情之请………………”
此行有上千里的路程,要穿过河东京畿两省。
并越往东走,天气便逐渐热了起来。六月的太阳已经可以称得上毒辣了。
在炎热的天气下,长时间行军,很容易导致军心崩溃。
所以秦安打算,15000余兵马,一万兵马和文从珂借个驻地,由陈霸先统领留在西府。
自己则带着5000余兵马押着高节飞速前往京师。
文从珂听完秦安的打算后,爽朗一笑,“贤弟,这有什么不情之请?此事包在为兄身上。”
“那就多谢文兄了。”
两人又攀谈了一阵后,便止住话头。开始交接总督府的事宜,其实也没什么可交接的,就是交接高节手下的几千兵马。
文从珂也是沙场宿将了,掌管这几千兵马不成问题,很快便完成了交接事宜。
第二日,西府城外,秦安兵马驻地门口。
秦安拉着陈霸先的手,“伯仁,这一万兵马便交由你手了,望你好生负责。”
“崇武不必再多说了,兵马要是有半点差池,我陈伯仁愿以项上人头谢罪。”
“伯仁言重了。”
秦安和陈霸先道别后,便带着5000余兵马离开了西府,踏上前往京师的路程。
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驰行。
终于在七月末抵达京师郊外。
20多日的行军,5000余人已经兵疲马乏。
秦安现下也是身心俱疲,但他还是强撑着写了一道折子,派人先行前往京师上交兵部。
在大梁军事体系中,枢密院掌军令,兵部掌军政。按例,快到京师时,秦安要向兵部上折子,汇报自己将要抵达。
兵部接到折子后,再给尚书省上条子,尚书省阅览后给出批复,再递交中书省,中书省再上交皇帝。
不过,现在当政的是宰辅左国贞,所以上交皇帝这一关节便是免了。
直接上交到左国贞手中,左国贞批准后,秦安方能入城。
没有等太长时间,朝廷便下发了旨意。
兵部武选司派出两名郎中,一个前来安置秦安兵马,一个则领着秦安进城。
还派出了刑部右侍郎,负责把高节提到刑部大牢。
刑部侍郎比兵部的郎中先到,和秦安招呼一声,就把高节提走了。
刑部的人刚走,兵部的人便紧接着来了。
秦安和手下的将领跟着兵部郎中,把兵马安置在西山大营。
随后在另一名郎中的带领下,一行九人来到京师安定门。
除去陈霸先和孙乾带着兵马留驻西府,其余人都跟着来到了京师。
高大庄严的安定门上,刻着大大的两个字“尚都”。
有武选司郎中的令牌,一行人不用被守门的卫兵盘查,畅通无阻的顺利进入城中。
进入京师后,兵部武选司的郎中,边走边跟着秦安等人交代。
“秦参将,后日是望朝,左宰辅有令特许你等参加。你这两日去礼部问问朝会的事宜,切不可朝会时闹出笑话。”
“多谢堂官指点。”
“好说,好说。”郎中被这一句堂官叫的喜笑颜开。
“哦,对了,秦参将你是去驿馆学歇息,还是?”
“不劳大人费心了。义父嘱咐我等在朝廷赏赐的府邸歇息。”
“哦,对对。”
与武选司郎中分别后,秦安等人前往内城李虎府邸。
整个京师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里面有皇城,皇城里面有皇宫。外城之外则是宽大的护城河。
外城是繁荣的商业街以及普通百姓的居所,酒楼客栈,茶馆妓院,小摊小贩,基本全在外城。
内城则是由分东西南北四片,西区大部分是勋贵的居所,公侯伯爵,亲王郡王之列。
东区则是朝廷要员的居所,三省两院六部的堂官基本全在这里居住。朝廷赐给李虎的府邸便是在东区。
南区则是富商的居所,两淮的盐商,两江的丝商,闽地的茶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