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人已经走了,回府吧。”景王府长史缓步走出来,对着在门口发呆的周文昱道。
周文昱站在原地没有动,而是朝长史问道:“公孙长史,你觉得秦安这个人怎么样?”
“此子非常之人也,有国贼之相。”公孙度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道。
周文昱立即出声反驳道:“什么叫国贼?长史说话太难听了。”
公孙度摇了摇头,没有再说话,默默的回了王府。
三日后。
秦安骑着御赐的高头大马,大摇大摆的从安定门出来,身后跟着甲胄鲜亮,威武不凡的将领。
尤其是紧跟着秦安的马伏,身着绣袍金甲,威风不比寻常。
前日在王虎臣府中赴宴之时,秦安直言了马伏的身份。
王虎成在得知其原为农民军后,立马起了兴趣,考验了一番对其大为赏识。
高兴之余王虎臣大手一挥,替秦安解决了的马伏身份的问题,以及牵连家人的问题。
路边的百姓纷纷驻足围观,七嘴八舌的议论不已。
“听说是朝廷特赐跨马游街,以彰其功。”一个有小道消息的百姓探头探脑,对着周边的人小声说道。
“什么功,细细讲讲。”旁边的一个百姓连忙问道。
那人故意停顿了一下,看周围的人脸上有急色了,才不急不缓的说道“这个秦安可不简单,年纪轻轻便当了一军主将不说,还是…………”
众人在听完有小道消息的那人讲解后,有人提出疑问。“就算平定河西叛乱,但也不至于赐马游街呀。”
“你懂什么?他可还是王虎臣将军的义侄。”
“原来如此,我说呢,怎么会有这份殊荣?原来还有这一层关系。”
“所以说朝中有人好办事。”
有百姓立即反对道:“你怎么不说秦将军本身就武艺高超,会打仗,只能说人家有真材实料。”
“唉,真是同人不同命,我家小子现在也是20多了,整天还游手好闲,可把我愁死了。”有百姓哀怨道。
百姓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没有传到秦安耳朵里,就算听见了他也不会在意什么,他现在只想着早日回凉州。
一路出了京师,在西山大营汇合了自己的兵马,大军向凉州回转。
此次京师之行,秦安对京师的印象非常深刻。
京师在秦安的脑海中,有了这样一幅画卷。
城楼高大巍峨,街市屋宇鳞次栉比。
茶房、酒肆、脚店、肉铺、庙观等令人目不暇接。
罗锦匹帛,香火纸马,医馆药铺,看相算命等五行八作都忙中有序。
行人游客摩肩接踵,往来络绎不绝。
士绅、官吏、商贾、小贩、僧侣、富家子弟、行乞老人、男女老幼、三教九流充斥街市。
夜晚灯火通明,彻夜不眠。
秦安在来京师之前,是没有料到这梁朝的京城会如此繁华。
常住人口在90万人左右,而每年京师流通的人口则更是数以百万计。
在京师这段时间,秦安研究过大梁京城繁华的原因。
依他来看这京师繁华的原因有三。
其一,京师就是地处运河北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行商往来不绝,有相当好的地理区位条件。
其二,是大梁开国以来不同前朝重农抑商。虽然也重农,但没有抑商,梁太祖特意把商人从贱籍中分了出来。因此商品经济得以不断发展,而京城作为政治经济中心也理所当然,成为最繁华的地方。
其三,大梁京城尚都,是没有宵禁制度的。热闹的夜市,人们彻夜流返,极大的推动了京城的繁荣。
按秦安估计京师尚都,应该就是这方世界中最繁华,也是最大的城市了。
二十多天后。
大军抵达西府。
河西省西府凉州军暂时驻地。
“崇武,你终于回来了。京师怎么样?有没有潇洒一把?”
陈霸先和秦安两人并肩,朝着营门走去。
“潇洒个屁,光上朝赴宴就把大半时间占去了,哪还有功夫潇洒?”秦安笑着回道。
闲聊了几句后,秦安开始询问军队情况。
“我走这段时间,军中一切安稳吧?”
陈霸先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甚清楚。前段时间文部堂借调我去平定河西南部的匪乱,我昨天才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