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以灵魂长生,踏生命长河 > 第10章 进行时

第10章 进行时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引入了“惯性力”这个概念,在处于非惯性系中的物体上人为地加上一个与该非惯性系数值相等,方向相反的加速度,因为这个“加速度”是由于惯性引起的,所以将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称为惯性力,是在非惯性系中能沿用牛顿定律而引入的“假想力” 。

虽说是假装存在,但也有许多研究会用到。在研究地球表面大气、水等的运动时,经常应用的地转偏向力就是一种惯性力,在宇宙科学上研究星体运动时也有很大用途。

引潮力就是其中一种。

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海水周期性运动,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

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

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

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

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称大气潮汐

在物理学看来,在非惯性系下,引潮力是月球的万有引力和与之对应的惯性,还有太阳的万有引力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等四种力的合力。地球被看做质点,就可以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动力学规律看做与地球质点完全一样。这样物体受的月球的万有引力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相互抵消。

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发生都是上述原因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月亮潮比太阳潮显著。

大洋底部地壳的弹性和-塑性导致潮汐形变,会引起相应的海潮,即对海潮来说,存在着地潮效应的影响;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质量的迁移,改变着地壳所承受的负载,使地壳发生可复的变曲。

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于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动,使海潮的变化更趋复杂。

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

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

另外在第天也有涨潮发生,由于月球每天在地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

月球对此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小于与之对应的惯性力,它们的合力又是与地球对此处物体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也是使物体的重力明显变小。所以在离月球最远的那部分海水同时也会有涨潮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