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四合院之阎家老大 > 第351章 老熟人,这十几年还好吧?

第351章 老熟人,这十几年还好吧?

来了新的大发展。

铁路运输大动脉的瓶颈效应凸显,铁路钢轨普遍不耐磨、不抗压,使用寿命短。

65年10月,冶金、铁道两部钢轨协调组针对此现状,研究决定,联合开展钢轨全长淬火的试验研究。

66年的时候,铁科院当时还专门往嘉陵江与嘉陵江钢铁厂落实合作开展钢轨全长淬火试验研究项目。

并成立了会战组,开始边设计、边加工。

当时还利用嘉陵江边的闲置厂房,会战组全体成员与工人师傅一起安装设备、进行调试、开展工艺试验。

钢轨是一个异型断面的长条部件,加热、冷却自然引起钢轨变形。

所以当初,第一根钢轨经全长淬火后,12.5米长的钢轨上翘500毫米。

这是很吓人的!

怎么办?

经反复琢磨,多次尝试,增加淬火试验线的坡度和钢轨的自重,攻克了钢轨全长淬火后的变形。

试验中,再不断完善加热、冷却装置的结构和工艺参数的调整。

经过近两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可生产出合格的全长淬火钢轨,表明钢轨全长淬火试验线可行。

由此,华夏第一条12.5米钢轨的全长淬火试验生产线在嘉陵江畔诞生。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基本差不多了。可后来阎解成搞了一个京津客运专线。

这工程当时有很多新技术,比如一百米长轨条。

还是无缝线路,这就让金化所又有了新的想法。

并且,根据他们一直对京津客运专线的跟踪调查发展,钢轨焊接接头处容易形成马鞍形的接头病害。

庄毅壵带人研究发现,这种马鞍形接头病害的行程,是由于钢轨焊接时的接头软化带造成的。

所以,他们这才准备搞一个实验中心。

虽然,老庄说了一大堆,可阎解成还是有一些不理解,问道:“老庄,咱们不是已经解决了250米钢轨热处理技术。

目前在城南焊轨车间,可是技术很成熟的。

这次,你来怕是还有其他想法吧。”

老庄听了阎解成话,笑着说道:“领导,我知道城南如今250米的钢轨热处理,做的很不错。

在津浦线实际运营考核,表明提高使用寿命1倍以上。

焊接接头平整完好,成功消除了接头马鞍形病害。

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啊,我们现在完全有实力搞500米的。”

阎解成听了以后,有些迟疑。这技术进步自然是好事。

可如今这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搞这个有没有必要。

这需要他好好的衡量。

毕竟,估计项目很多,阎解成也只能把钱投到最合适的地方。

阎解成想了一会,便看着老庄,说道:“老庄,前些日子是你带队参加国际重载会议的。

咱们这项技术引起鹰酱同行高度重视,并多次商谈合作事宜。

当时,这任务可是交给你的,现在情况怎么样?”

老庄听了这话,顿时感觉一阵不好。赶紧说道:“阎总工,鹰酱你还不了解,嘴上说的很凶。

可到了他们要真正掏钱的时候,比谁都小气。

这项技术,他们只想用1000万美金引进。

您也知道,咱们为了研究这个技术,花大量的人力物力。

1000万美金怎么可能?所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阎解成看了一眼老庄,然后给自己茶缸子里也添了点水。

坐在老庄旁边的沙发上,说道:“老庄,我知道你的想法,追求技术进步是没有错的。

可目前的经济形势,我们的研究经费只有这么多。

这一分一厘都需要花在最紧迫的地方,这实验中心我们还需要往后挪一挪。”

老庄听阎解成这么说,还想再争取一下。

阎解成见了赶紧说道:“老庄,你看看你们这个实验中心,光前期的建设费用、投资就要4亿多。

你说说,我到哪里去找那个4亿多。

咱们的底子差,如今经费又紧张,所以只能补短板。

所以,这250米的钢轨热处理,已经完全够用了。”

老庄听了这话,情绪很低落。

阎解成便安慰说道:“你也别灰心。

我们的科研经费有限,所有的科研项目只能为实际生产服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