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几孤风月:不做王妃做将军 > 第18章 灯会初遇(一)

第18章 灯会初遇(一)

南宫霁单独与我相处时,又开始结巴起来。

但经过他磕磕巴巴的讲述,我第一次知道了发生在永和十四年,关于向晚晴与宋晏清、南宫霁之间的故事——

原来她们三人的故事从那时就已开始……

宋晏清年幼丧母,是景帝最爱的女人琼贵妃留下的唯一的孩子。

因自幼缺少母亲关爱,景帝对他便比其他皇子公主更加疼爱些。

宋晏清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聪明才智,景帝对他期望极高,希望他能长成才华横溢、品德高尚、文武兼备的栋梁之才,为朝廷和景国的繁荣贡献力量;也希冀有朝一日他能够成为一位明智而有远见的储君。

在景帝景后的殷殷期盼下,宋晏清在其他孩童还在父母身边嬉戏玩耍的年纪,便开始了解政务、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待他稍大一些,每日需要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除研读各类古籍文献、涉猎诸子百家外,景帝还亲自传授他关于国家统治和民生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一日十二个时辰,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宋晏清的生活被学习占据。因此直到十岁,他未曾有机会离开过景国皇宫,去看一看宫墙外的纷繁世界。

南宫霁却与宋晏清非常不同。

南宫老侯爷热爱山川,时常出门游历。南宫霁是南宫家唯一的儿子,每逢出行,老侯爷便携他跟随左右。久而久之,南宫霁同阿父走遍景国大好山河,也了解了景国多地与异国的趣闻。

宋晏清久居深宫之中,最喜欢的事情便是听南宫霁分享他在宫外的新鲜见闻。

每回南宫霁从游历归来,总会被宋晏清“扣”在宫里几日,待他将新经历的事情吐个干净,才肯放他回去找他阿母。

也正是因为这样,宋晏清和南宫霁成了最为要好的朋友。

宋晏清对宫外的世界无比向往,十岁生辰那日,他许下的心愿便是有一日能同南宫霁一道离开这金丝笼般的皇宫,去看、去听、去感受自由的世界。

宫墙于他而言,便是束缚。

宋晏清十岁这一年是景和十四年。

十月初八,景军在南浔一役中大败晋军。

为庆贺景军胜利,天岁城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灯会。

景国灯会素来闻名,今年的灯会因为战事得胜将更加热闹精彩,吸引无数人慕名而来。

宋晏清从宫婢处听说长明街上的灯笼更是精美好看,那里的灯笼都经经工匠之手,倾注心血和智慧,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灯笼上描绘了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神女仙境等图案,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叫人爱不释手。

听了宫婢绘声绘色的描述,宋晏清心中的激动化作冲动。

他趁南宫霁随母亲入宫时,悄悄找到南宫霁,让他带自己出去看灯。

宋晏清贵为皇子,南宫霁与他一般年纪,凭一己之力难以护他周全,委实不敢做如此大胆的事。

但宋晏清一旦决定要做一件事,不达目的绝不轻易罢休。他思来想去,又找到南宫霁的母亲,请求她带自己出宫看灯会,并保证灯会一结束就回宫,绝不贪玩逗留。

南宫霁的母亲是宋晏清的亲姑姑,主张寓教于乐。她见自己的亲侄儿平日里除了睡觉就是读书习字练武,生活实在乏味枯燥得很,一点也没有十岁孩童的烂漫开心,于心不忍,便应允了。

但宋晏清身份毕竟高贵,容不得有半分闪失,再三思量后,长公主便将琼贵妃留下的锦鲤形玉佩从宋晏清身上取下,系在了南宫霁身上。

这块玉佩名作游龙跃水,是由上等的白玉雕琢而成,晶莹剔透,犹如冰雪凝聚,名贵无比。

天下皆知这块宝玉是景国四皇子母妃的遗物,与他形影不离。如此一来,若是当真在灯会上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两个孩子中没有佩戴玉佩的那一个便安全了许多。

灯会那日,黄昏之时,帝后按时出发前往城楼,与城中百姓同庆景军大胜。

宋晏清也因此找到机会浑水摸鱼,钻进了长公主的马车,趁着漠漠夜色悄悄出了皇宫。

孟冬之夜,月光清亮,空气中透着锋利的寒意。

天岁城外青山重重叠叠,城中楼台鳞次栉比。

夜色轻拢,每一个角落都被灯光点亮,宛如星空倒映在了人间。

长明街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街道两旁的彩帐悬挂在屋檐之下,精美的灯笼点缀其间。

人们手持灯笼,结伴而行,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