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到曾经意气风发的骆端勉,这些年里竟然受了这么多委屈,薛伯远不免有些唏嘘。那风华正茂的年纪里,骆端勉在君正书院可是同辈人都仰慕的对象啊。
“这么说来,骆诚这孩子已拿到评语了吧?”薛伯远问。
“去年在南川洛江书院拿到的。”党暄妍说。
洛江书院虽不是大魏顶级书院,但在大魏南方也是数得上名号的。其评语,宗正府还是认的。而论评语的含金量,最被宗正府认可的当为:北舞的君正书院;南梁的梁河书院;永川的修远书院和滨川的时骋书院。
“评语为何?”薛伯远再问。
党暄妍说,“王佐,良将。”
大魏的评语分文武两种。
文评从高到低依次为:定国、王佐、良臣、谋主和参辅。非四大书院不得评定国,参辅以下不得入集英殿。
武评又分为:安邦、上将、良将、智勇和守成。非四大书院不得评安邦,守成以下不得入集英殿。
文评和武评,评在一起,评价高者居前,评价低的在后。宗正府也就可以知道这些才俊是文臣的苗子,还是武将的苗子了。
一般而言不考虑第二个评语,但只要评语中有参辅和守成,就无资格入集英殿了。
骆城的评语颇高,只是洛江书院的资质不如四大书院,拉低了些评语的价值,但也够资格被推荐了。
骆城进入洛江书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四大书院对于如今被骆家压制的骆端勉而言,实在是想进也进不去。
薛伯远看了看夫人庄月环,庄月环点了点头。于是薛伯远说道,“这次骆兄和嫂夫人回去,就别让骆诚备考了。让他到我这里来,秋天我推荐他去集英殿。”
党暄妍大吃一惊,骆端勉连连摇手,“不可!不可!”
薛伯远笑道,“有何不可?我这还有一个名额,正好给骆城用了。”
骆端勉怒道,“你有什么名额?你当我是商场上混久了的市侩不成?大魏律法我背得比你熟!九卿以上方有资格推荐才俊入集英殿,九卿推荐只限一人,三公推荐只限三人。你身为少丞,也称亚相,待遇等同三公,也不过三个名额而已。你哪来多的一个名额?”
党暄妍从乍闻的震惊,到后来的期待,再到听完自己夫君说的话,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如果确实如夫君所言,那伯远和月环有三子,确实没有名额可用了。总不能让伯远自己的孩子失去入集英殿的资格吧?就算伯远和月环有此意,她和骆端勉也坚决不会答应的。
薛伯远笑道,“确实有,我就问你要是不要?”
“不要!”骆端勉斩钉截铁的说。
大魏律法甚严,薛伯远就算身为亚相,也不可能多出一个名额来。在大魏,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一切照章办事,无论魏皇还是豪族都不能越线,彼此互相制衡着。别说薛伯远了,就算是王壑以权谋私,今天给自己加上一个名额,明天就会被弹劾下去。
当然很多事也不是非要直着办,比如王壑可以施压别人让出名额,这就是一个交换的问题了。
可薛伯远不会这么做,这就是骆端勉认识的薛伯远。他只会把自己孩子的名额,或者把永川薛家的名额让出来。
如果是薛伯远自己家的名额让出来,骆端勉打死也不会要。
如果是让出薛家家族的,第一这会让薛伯远被家族中的子侄怀恨,第二骆诚必须归籍薛家。这两种情况骆端勉都不会同意。所以他才会决绝的拒绝薛伯远的提议。
庄月环插话道,“好了,好了。还是我来说吧。骆兄是要与不要,先听我说完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