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批物资已经抵达西阳城的消息传来,中行倍秧满意的点了点头。
当得知运粮队在路上还击退了北齐骑兵的时候,中行倍秧更是喜出望外。
“记一大功。”中行倍秧吩咐道。
可惜这欢喜的心情没有维持多久,中行倍秧便不得不回到残酷的现实。
北齐十五万人已经围住了平阳城。另外十万人马已经扑向了西阳城。隔山关外还有三万敌军扣关。
这正如中行倍秧所料,北齐镇南王的意图是过西阳城,攻占西平城,抄袭百谷关的后路,一举拿下阳平山东西两道,蚕食大魏阳平川。
现在阳平城内守兵九万人,西阳城内五万人,自己手中加上新增的兵马十三万人。虽然数量上不相上下,但考虑到过往的两国战绩,其实已落下风了。
如今大魏四面楚歌,不止北齐南下,而且南面的陈宋也陈兵界上,虎视眈眈。多调兵马过来也是奢望。
“强为无米炊吧。”中行倍秧心想。
命令道,“发兵西阳城。”
屋内众将齐声应诺。
此时的薛玖,在北齐兵临城下之前,已经绕道南平郡回观星城去了。
薛玖刚入观星郡便得到消息,中行总督已经带着人马去北上西阳城了。
薛玖命令队伍调转方向,追着中行倍秧的队伍行进。
中行倍秧在西阳城二十里外停住脚步,命部队就地安营扎寨。
北齐军见大魏援军已到,也退回了营垒,双方开始了对峙。北齐数次邀战,中行倍秧拒不出战。中行倍秧就是想用粮草优势耗退北齐。
北齐几次佯攻西阳城想把中行倍秧引诱出来,却只得到中行倍秧派出少数骑兵滋扰的回应。
就在这僵持的气氛份下,隔山关却传来了告急的文书,请求中行倍秧支援。
中行倍秧犹豫,是不是放弃隔山关,毕竟还有百谷关在。自己这里实在腾不出手来支援隔山关了,把战线收缩一下是不是可以?
但百谷关却不如隔山关险要,若是掏空百谷关而死守隔山关,万一北齐取了西平郡,隔山关就又如同固山关一般成了个死城。
做主帅难就难在,他不应该是个赌徒,但很多时候他又不得不是个精明的赌徒。
犹豫间,帐外来报,薛玖求见。
中行倍秧道,“让他进来。”
薛玖入帐,中行倍秧笑着说,“差事办得不错,老夫是没有看错人。”
“谢都督夸奖。”薛玖回道。
“回头我把你的战功报上去,你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中行倍秧说。
“是。”薛玖回答得干脆。
之后中行倍秧就看着薛玖久久不说话。
薛玖就这么站着,既然中行倍秧没有让他退下,他自然也不好开口。
突然中行倍秧问,“你觉得齐国军兵战力如何?”
薛玖回答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
这个充满少年豪气的回答,惹得中行倍秧哑然失笑。
“你击退了北齐骑兵,倒有资格说如此的话。”中行倍秧说道。
接着又问,“如今敌兵攻隔山关攻得紧,你觉得隔山关能守住吗?”
薛玖摇摇头,道,“我曾运粮到过隔山关,北齐连年扣关,隔山关早已人困马疲。去年大魏东道尽失,更是惹得人心慌慌。此次北齐再次攻关,这些攻关的齐兵,不似出东道而来的北齐将兵。他们的功劳只有眼前的隔山关,必定全力攻城。所以我觉得隔山关凶多吉少。”
薛玖的话印证了中行倍秧内心的想法,他不禁觉得心中有一块大石头压着,“看来得为隔山关的陷落做准备了。”中行倍秧想。
却听薛玖说道,“除非我去隔山关,隔山关方可无恙。”
中行倍秧猛的抬头说道,“可有凭证?”
薛玖淡然一笑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薛家军勇冠三军。必可保隔山关无事。”
中行倍秧冷着脸道,“军中无戏言。”
薛玖回答,“愿立军令状。”
“好。”中行倍秧拍桌说道。他本就有意派薛玖前去隔山关,如今薛玖请命,那就是正中中行倍秧的下怀了。
他当即封薛玖为隔山关副将,率领本部人马,外加两千精兵,辅助隔山关守将赵曈共守隔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