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一个人的战国长恨鸽 > 第31章 徐福的阳谋

第31章 徐福的阳谋

两万精锐骑兵,攻克一座空城绰绰有余了,这是其二。

至此时情形,燕军已经如同一块肉夹馍,他们就是馍中间的肉。

齐军向后退却,燕军骑虎难下,他们已经无法回头,不得不向前一路追击,否则他们的胜算更为渺茫,这是阳谋,就像是前方有一个陷阱,心知肚明却不得不一脚踏入。

齐军撤退有条不紊,不仅将沿途百姓迁移疏散,更是带走了所有粮草,而燕军所到之处除了空空荡荡的田野和村庄,再也找不到任何东西。

徐福琳琅二人也随大军后撤进附近山林,田仲良一路亲自护卫,三人骑马,马儿欢快的迈着不紧不慢的碎步向前,虽然后有追兵,但丝毫不慌乱。

这时候天气不冷不热,天空碧蓝如洗,云朵雪白无暇,山木苍翠正是一年中最为茂盛的时候,若非是身后跟着大队人马,如此这般闲庭信步仿佛秋游一般。

路上田仲良问徐福:“先生为何如此确定燕军会有大动作呢?”

他其实能猜到大概,但是还是有一些疑问,更为好奇的便是对徐福本人。

若是说对燕军的了解,他已在此驻守数年,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的了,这几年双方交战有来有回,双方从未有过大胜,也从未有过大败,纠其原因可谓是多种多样,但徐福不过是三言两语,便打破了这战局的平衡。

徐福呵呵一笑说:“燕不明齐军敌后精锐的虚实,派大军围剿而不得其踪迹,反而徒增消耗,分少部兵马与之对峙又遭歼灭,不管不问又不堪其扰,无法保证后方稳定,如此反复几次燕军阵脚便会大乱,这个时候若要稳定军心,燕将有两个选择,一是坚守城池不出坐以待毙,二则求战,或有战胜的可能,现在燕大军冒进,比我预料的要提前许多,想来他们更为急迫。”

“接下来我军该怎么做?”田仲良问。

徐福看了田仲良一眼打趣说:“形势已然明朗,大人也是深谙兵道,何必还要来问在下?”

田仲良没想到徐福会如此说,愣了一下,有些惭愧,陪着笑脸说:“近日不觉间太过依赖先生了。”

“大人要怎么做?”徐福反问。

“我料定燕大军必然要追我主力,而不可能转头攻打聊城,因为攻守易位,攻城方必会死伤惨重,若一举不能攻破,再遭到我军包夹就更没有胜算了,所以燕军不得不进,那我就用老办法,将燕军引到山谷,用巨石来迎接他,如此也可避免我军耗损。”

田仲良说的洋洋洒洒,似乎已经胸有成竹,却不想说完以后他又低着头问了一句。

“先生以为如此是否可行?”

“无根之树,风吹即倒,大人的方法很好,但……徐福忽然闭口,想到一些画面。”

徐福说:“只是如此未免太过残忍,若是能迫其投降岂不更好。”

无论是齐军还是燕军,徐福都不愿看到更多的牺牲。

“先生有所不知,燕国统兵大将乃我旧相识,我深知其秉性,他断不会投降。”

徐福知无转圜余地,便默不作声,有意无意间与琳琅一起策马先行,不打算再理会他。

琳琅看出徐福心事说道:“燕国人痛恨齐国,恐怕是死战不降的,方才你的确是为难田都守了。”

徐福点了点头说:“我明白的,恐怕任何一支军队都不肯收纳俘虏,因为俘虏要穿衣,要吃饭,每日耗费巨大,自己的士兵都吃不饱穿不暖,如何肯将自己的粮食分给曾经的敌人?如何安置又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杀。”

琳琅无不叹惋说:“从前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这就是战争。”

徐福叹息说道:“真希望天下间没有战争。”

这时田仲良又从后面追了上来,有些愧疚的问道:“先生心中不悦?”

徐福并未回答他,反而问道:“此战大局已定,都守大人接下来有何打算。”

“作战目的已然达到,聊城已经收复,自然回临淄复命,难道先生还有后策?”

徐福说:“此战齐大军未受重创,而燕军覆灭十万,如燕要报复,此地岂不又要征战?到那时聊城是否还会易手尤未可知。”

“愿听先生高见。”田仲良确是未曾想过此战的后续。

“我观齐国地图,此战以后聊城归齐,但齐国北方门户饶安依然被燕占据,假以时日燕军元气恢复,燕从此处进发,反攻聊城依然易如反掌,如果大人借今次的机会,一鼓作气攻下饶安,正是大好时机。”

“先生提醒的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