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错综复杂,并不像外人看来那般固若金汤,也因此五国才会在此时合纵攻秦。
然而徐福从齐国而来,知秦齐互盟,齐国若不参与伐秦,则五国攻秦便少了三分胜算。
若是为天下计,最好的选择是秦国战败,如此七国才能打破一家独大的局面,天下格局重新排序,能够划分的更为平衡,平衡就是和平的前提。
倘若是秦国就此消亡,恐怕天下形势将更为严酷,会有另一个国家替代秦国,因此徐福并不想秦国遭受灭顶之灾。
列国纷争数百年,若要恢复周初周公时期那般太平天下,绝非一日之功。
使得双方各有得失,又不至于得失过大,才能达到维持七国当下平衡局面的目的,才可达到既削弱秦国,又保全其余六国,维持此态势再图后续。
这很不易,难就难在对于双方力量的对比把控,而且时刻要留意到各国之间发生的变化,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徐福心中最为要紧的还是琳琅,路途之中并未听说齐公主入秦之事,按照时间推算,琳琅应是已至秦国境内,如今只怕是秦国刻意隐瞒,只恐其中有变。
徐福从赵国入境,一路西行先到赵都邯郸,再至魏国,五国联军陆续还有军队在魏国汇集,徐福便跟着集结的队伍行进奔至安邑。
在此安邑被联军挡住去路,前方已禁止百姓通行,徐福无奈滞留此地,一路打探消息以此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徐福听闻联军主帅为赵将庞煖为帅,他听说过庞煖,相传此人家学渊源,既通兵法、纵横之术,又通黄老之说,可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统兵之才。
此人名气甚大,徐福又稍作打探,便了解了他的诸多事迹。
相传他是前魏国名将庞涓的后代,但具体的家族出身却不甚明确,早在赵武灵王时,庞煖就曾经与武灵王论兵法而闻名,庞煖曾以“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之论深得赵武灵王赏识。
若是跟着赵武灵王,想必庞煖也许会建立一番功业,然而造化弄人,赵武灵王沙丘惨死,这对庞煖来说无异于痛失伯乐,可叹偏偏让庞煖在人生最得意之时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