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司坊的后院,就是一个超大的群居宅院,俯瞰之下,类似于四合院结构。
宋平安被小厮带进了一个庭院,里面的人就三四个,其中道爷熟悉的宋宗盛,还是最年轻的一个。
没个正经时候的宋宗盛挨着雪梅坐着的,两人看起来关系不简单。
那雪梅年过四十,风韵犹存,可岁月依旧在她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她瞧见俊郎又年轻的宋平安拿着请帖进来后,直接愣了神,因为她压根没请过对方。
宋宗盛咳了咳,伸手指了指宋平安,介绍道:
“吾儿,宋潮。”
旁边几位看起来五十多,或者起码花甲之年的读书人违心的夸了一声。
雪梅却是眉头一皱,嗔怒道:
“宋宗盛,你就没干过一件好事。”
说来也是,哪有带儿子过来找姑娘的,而且还是找爹的老相好?
况且,他宋宗盛还是一个名义上的儒家门生,这等做派,实在让人难以恭维。
宋宗盛嘿嘿一笑,趁着别人不注意,还摸了一把雪梅。
雪梅叹气,遥想当年,宋宗盛可不是如今这般,虽然不是名动四方之流,好歹也是一个俊俏的公子哥。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娶了那李家小姐以后,就成了如今这般惹人烦。
雪梅热情的招呼宋平安,还在他面前放了很多好吃的,就像一个长辈对待自家的孩子。
宋平安望着宋宗盛得意的神色,心里呵呵一笑,故意对雪梅拱手道:
“在下宋平安,见过雪梅姑娘。”
雪梅被宋平安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笑了笑说道:“叫我雪姨就好。”
宋宗盛此时摆手道:“儿砸,都是自家人,莫要客套,想吃啥跟爹说。”
雪梅瞪了一眼宋宗盛,这死男人那次过来不是蹭吃蹭喝,还不要脸的赖着不走。
接着,众人开始闲聊。
宋平安发现,在座的都是熟人,就像一群老友相聚,气氛很好。
一位老先生说:“宗盛老弟,令郎也不小了,你就没考虑让他去家书院继续读书?”
宋宗盛满脸不在意的说道:“读啥书,吾儿在修道,日后是要进道司的。”
雪梅翻了一个白眼,死男人又开始吹牛了。
道司贵为荡妖司明司之一,进去的条件很苛刻,别人打破头颅也挤不进去,那是修几年道法就行的事吗?
此时。
一位老先生不悦道:“宗盛啊,我等可是儒家门生,你怎能让孩子修道呢!”
宋宗盛端起酒杯,说道:“好不容易聚一次,莫说这些扫兴的话,来来,喝酒喝酒。”
雪梅望着安静坐在一旁的宋平安,心里一酸,她可是从宋宗盛口中知晓很多事的,知道这孩子从生下来就注定遭罪。
雪梅想了想,对宋平安柔声道:“你若是想读书,雪姨有办法。”
宋平安诧异的看向雪姨,亲爹这老相好,还有这能耐呢?
此时。
宋宗盛又得意道:“楼上楼的姑娘中有你雪姨旧识,能耐大着呢。”
宋平安笑着摇头道:“晚辈愚钝,怕是读不好书,如今一心求道,就不劳烦雪姨了。”
雪姨没有说话了,望着宋平安,在他身上仿若看见了李家小姐的影子。
“回京后,有去探望你娘亲吗?”
宋平安摇了摇头,说实话,对名义上的母亲,他没有多少记忆,也就没有多少亲情可言。
雪梅心里叹气,那李家小姐,已经算和宋宗盛和离了,李家为了和宋家撇清关系,估计母子两想见一面也不容易。
宋宗盛毫不在乎的说道:“爹前段时间去看过你娘,过的很好,不用挂心。”
宋平安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爬墙头看的?”
宋宗盛老脸一红,李家的大门可不会对他打开,也只能爬墙偷偷看上一眼。
众人哄然大笑,气氛似乎变的更好了。
一片巨大的树叶落在宋平安面前,因为太大,犹如芭蕉叶一般,他好奇的拿起来一看,上面的纹络清晰可见。
雪姨此时说道:
“宗盛,你儿真是运气好,捡到了乘楼树的叶子呢。”
宋平安惊讶道:“这是树叶?”
宋宗盛故作见过大世面的样子,沉声道:“大惊小怪,此乃承载教司坊楼上楼之树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