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朱峰玉开始跟着朱队长跑前跑后,朱小琴还跟着稍微看了看。
因为难得给人托关系,她有些担心她这个小堂哥要是打退堂鼓那可就丢人了。
事实证明,只要不让朱峰玉做苦力,来回跑关系,他是很愿意的。
朱小琴一看他这么适应,就没再关注他的事了。
她现在重要的事是怎么把她的包裹的重量减少一些。
她的包裹实在有些夸张了。
她娘和她奶奶各给她做了床被子,让她一定要带着。
这年头上大学又是开春去京城,她们这里属于南边一点的地界,都冷的要死。
北方那温度肯定更低啊。
这些老人就算没出过门,这些事情还是知道的。
但是两床被子的重量,朱小琴实在是承受不来,她准备只带一个。
但是家里人不同意。
“一个垫着一个盖着,多好,这可是好棉花啊,”蔡婆婆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了,“这一床被子花了二十块钱呢,你那几个婶子知道了又要叫了。”
蔡婆婆给孙女准备的棉被重十斤,棉花加布加手工,二十块都是友情价了。
什么叫盛情难却,这就是啊。
朱小琴虽然把县里和公社给的钱都捐了修路了,但是她又不是只拿了这些奖励。
就《宜城日报》单独都给了她五百块。
本来她还觉得有些多,还是齐主编一句话让她心安理得的收了。
“社长已经整理了你发表的所有文章,准备做成册子了,就你那省状元的报纸的后来都加印了两次,随便算算报社也吃不了亏。”
还吃亏,他们社长吃什么也不能吃亏啊。
齐主编有时候真的很佩服他们社长,文笔不怎么样,赚钱一套一套的。
也就是现在大家都穷,要是有钱的时候,给状元送房子这事都是有的。
但是她身上有钱这事说服不了她奶奶。
“钱归钱,你这些不带以为到京城马上就能买到吗?”
“我听大队长说了,这些东西哪里都不好买,让你带着就带着。”
朱小琴在拒绝看她奶奶就要不高兴了,才一块给加到了行李里。
蔡婆婆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好好读书,别听那些人一天到晚说什么结婚不结婚,
以前你奶奶在申城的时候看到好多人家的小姐都出国,
回来结婚都二十十四五岁,还有更晚的,有本事的才结婚晚呢。”
朱小琴是真没想到能从她奶奶嘴里听到这话。
这思想可不是一般的超前啊。
“你娘有时候还来跟我说你一直不找对象怎么办,她也不看看你的出息是在这里的嘛,
那些人说什么你都当他们放屁,有些人脑子不清楚的你来和我说,我让他们好看!”
这说的是这两天有些倚老卖老的远了不知道多少的亲戚,上门就是介绍对象,还说什么读完大学出来就二十四了,年纪太大就没人要了之类的话。
可把朱小琴一家气坏了。
一般情况遇到这种问题,小蔡婶子自己就能解决,她能把人骂到不敢再上门。
但是总有那种年纪特别大的老人,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想的,还是她自己想,非得来说两句。
这种看她坐着都担心她随时呼吸都要没有的,让小蔡婶子骂,她是真不敢。
被讹上了怎么办?
蔡婆婆是这事过了才知道的,她气的直跺脚,“你们不行,不知道赶紧喊人来叫我吗?我就比她小十岁,她倒我不会倒吗?”
这又是年轻的时候积下的仇了。
收拾到最后,朱小琴看着她将近五十斤的行李,沉默了。
两床棉花就二十斤了,她哥嫂子还给她做了身新棉袄,又是几斤。
不止棉袄,她嫂子还找了现在很流行的呢料子给她做了一身军绿色的大衣,让她开过春没那么冷的时候穿。
这些东西加上就有三十几斤了。
她娘给她做了快十斤的肉酱,用她的话来说,“这南边北边饮食就不一样,给你做些酱凑合凑合,可别读书还读瘦了。”
家里其他亲戚有送鞋子的,有送自己织的帽子围巾手套的,还有织袜子的。
朱小琴都没好意思说,她是去京城,不是去逃难,不用带那么齐。
带了这家的就不能带那家的,最后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