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晟明显的僵住了,眼尾泛红,忍不住的往下掉泪。
他不想哭的,可在青鸾面前他止不住。
他的命就是张有德救的。
青鸾没有说话,顾晟需要倾泻情绪。
青鸾微微叹气,这一次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耐心去等他。
顾晟的父亲和青鸾的父亲是同年战友。只不过一个是大院里的军二代,一个是十里洋场的璀璨明珠。
顾晟的爷爷是红旗公社向阳大队的大队长,祖上也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
顾家的祖上有好几代人都在前朝为官,几代翰林,也颇有些祖产。
到了顾晟爷爷这一代,新华国成立之初,顾家没有选择去国外。
顾爷爷反其道而行,将顾家的产业整理成册,捐了八成,带着妻子回到了乡下,将唯一的儿子留给了部队。
顾父时年二十三岁。
这在当时的海市极为轰动。
顾爷爷眼光长远,捐献之初,顾爷爷很是高调,竟带着海市的官员一处一处的清点顾家的产业。
由海市当时的财政部长亲自登记成册与顾家的账册一一勾对。
捐出八成之后,换来了两张由海市市长亲自签发的捐赠书与感谢信。
新华国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国库空虚。这样的举家捐赠之举自然引起了燕京上层领导的重视。
顾爷爷几番举动之下,一封国之中央的感谢信到了顾爷爷的手中。
顾爷爷珍之重之将这两封感谢信与捐赠书作了特殊处理之后存在了锦匣里。
这个锦匣在动乱时期成了顾家的保命符。
在人人都吃不饱,活不安稳的战乱时期,顾晟的父亲还能安稳求学,海大毕业。
动乱时期,颇有祖业的多数人受到打压,无数知识分子被迫脱离原处,上山下乡,批斗改造的时候,顾衍之却凭着锦匣根正苗红,为人聪敏,在部队混得风生水起。
初初一年新兵生活后,部队推荐去了军校学习。
顾晟的父亲在书香门第长大,五官极为出色,墨香加身,为人谦和。
青鸾的父亲年轻时也是个样貌出色的人,一双丹凤眼极诱人。带着军二代特有的傲气却和顾晟的父亲处的极好。
青鸾的父亲常常说衍之家世好,样貌好,学识好,…诸如此类的样样都好,连名字都好听。
顾晟的母亲,顾衍之的妻子是青鸾的父亲亲自挑的。
顾晟的母亲,姚珍女士与青鸾的母亲是闺蜜。
姚珍的父亲是京大的教授。青鸾的父母都是他的学生。
顾衍之与姚珍相识那一年,顾衍之春风得意,三十岁就当上了团长,连青鸾的父亲都屈居与下,甘为团副。
动乱之初姚珍的父亲首当其冲,因为有海外留学经历,深受其害。
彼时姚珍与顾衍之结婚九年。顾衍之当机立断,明面上姚珍与其父断绝关系,私下里他将姚父送去了向阳大队。
整个事情仅花了三天时间,雷厉风行的劲是足足的。
顾衍之对局势把控的精准之处与其父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