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将军亲率轻骑夜袭北楚大营之后,杀敌无数缴获辎重堆积如山。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让北楚大帅铁牧给逃走了!但幸好此战也让许多北楚猛将折戟于此。张如将军命令麾下士兵将缴获的辎重器械全部运输回玉琼关。
什长带着领着各自队伍,前后相距数十米,连绵数里不绝。在漆黑的夜晚,手持火把运输的队伍宛如一条长长的火龙一般,穿梭在玉琼关和北楚大营的路途中。
全军返回玉琼关后,张如将军直奔帅帐向元帅杨元徐禀报此大捷。虽是深夜,帅帐之内众人仍未离去,还在交头接耳商议战事。听到张如将军禀报夜袭北楚大营的捷报后,众人喜出望外,皆夸赞张如将军智勇双全,乃是武国之柱石。但是张如将军是忠厚之人,并无贪天之功,于是将事情全过程讲给元帅与众人听。
杨元徐聆听张如言词,听到张如提起乃是李思国献策夜袭北楚大营后,杨元徐低头细细琢磨。自从自己驰援玉琼关与北楚大军展开交战之后,这已经是第二次听到李思国这个名字。等张如将事情的全过程讲完之后,元帅杨元徐越发对此人的智谋更是钦佩,杨元徐说:“张如将军真乃武国之虎将也!将军此功居大!本帅必要向皇帝禀报为将军请功!张如,刚才听你所言,是李思国献策予你?可是当日袭击北楚大军侧翼的那个李思国?”张如说:“是的元帅,正是此人。”杨元徐点了点头道:“果真是后生可畏!立刻唤来此人,本帅要亲自犒赏!”张如领命立即返回军中寻找李思国。
回到营中,命令传令兵寻找李思国,一旁的主簿突然开口说:“禀将军,此次夜袭北楚大营,我军出动骑兵一千三百人,返回营中清点有一千一百八十人,士兵们的尸首一百一十九具。”张如此刻正欢喜没有听出来主簿的意思说:“那些阵亡的兄弟们一定要好好埋葬,一定要善待他们的家人。”主簿再次提醒道:“将军,在下意思是,返回军中的将士和尸首里,没有李思国。”“什么!”
张如闻讯后勃然大怒。若不是李思国献策,军中也无此大功!怒气上脑张如的正准备怒斥,但看见眼前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士兵,经过一夜的厮杀身上多少都负伤而归。张如猛叹了一口。也不能怪他们,毕竟战场乃生死之地、刀剑无眼,别说李思国,就连元帅都差点命丧玉琼关外。但李思国此刻是武国军队有功之人!即便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也不能放弃!
于是,张如再次穿甲上马,点拨数百名轻骑跟着自己再闯北楚大营!这一次去只有一个任务,那便是寻找李思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再次来到北楚大营,已是空荡荡的荒凉一片。张如放眼望去并未发现人影,只有地上的灰烬和遍地血迹以及破烂不堪的甲胄。张如手持着火把,带领着轻骑浩浩荡荡的展开搜寻。
“给我寻!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寻到李思国!”
“是!”
数百名轻骑举着火把地毯式搜寻着蛛丝马迹,生怕错过重要的痕迹。
终于,一名骑兵在一顶破旧不堪的帐篷内发现一名藏匿其中的北楚士兵。遂将此人拎起来扔到将军面前。张如见此人浑身抖瑟,裤子上都已经湿了一大片,拔出腰间的宝剑指向北楚士兵。还未等张如盘问,北楚士兵便跪在张如面前不停地叩头求饶道:“将军别杀我!将军!”正当士兵不停叩头之际,有一卷状物体从士兵的腰间掉落在地上,一旁的骑兵眼疾手快便收了过来交给张如将军。张如打开之后看到竟是李思国随身携带的地形图!因为地图是玄崖阁特制,比军中地图更为详细,村中小道皆有所标注,所以张如才一眼认出此图是李思国之物。于是盘问北楚士兵从何处得来此图,士兵回答道:“将军,你们前来偷袭大营的时候,小人见有一年轻小将与偏将军酣战,然后便看到此物从那名年轻小将怀中掉落,小人以为是个宝贝,所以才趁机收入囊中。将军若要喜欢,小人可送于将军,还请将军饶小人一条贱命!”张如继续追问道:“那你可知那名小将去哪里了?”士兵回复道:“知道知道!那人看到大帅跑了便急忙追出去了,好像是这个方向。”士兵边说边指着正北方。
张如顺着士兵所指下意识的望去,正北方乃是春嘉城,想必铁牧向着春嘉城的方向逃窜,这李思国也是冒失!竟敢孤身一人前去追击!不过目前可以确定,李思国并未战死,只是去追铁牧去了。张如准备继续向北追击但身旁的骑兵却劝道:“将军,咱们过来寻李思国带的人马并不多,若是贸然追击,万一前方有埋伏,恐怕难以脱身啊!还请将军三思!”骑兵的话让张如猛然想到,此刻仅带着百余名骑兵前来已是冒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