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慧给了韩大嫂一点指导,她也学会了。
韩大嫂说:“确实不难,只是需要一些纽扣而已。”
一朵头花需要用六颗纽扣。
韩小慧笑着说道:“下次我去批发一些纽扣回来。。”
“胸针?就是别在衣服前襟的花饰吗?”
“差不多。”
韩大嫂想了一下问:“那我们可以和衣服搭配销售吗?”
接下来的几天,韩大嫂仍然每天在房间里做衣服。
韩小慧无聊地蹲在院子里开始修理她的自行车。
韩母起初以为女儿是在清洗自行车,后来发现她在拆卸自行车。
她忍不住说:“慧慧啊,这辆自行车本来很好,你为什么要拆掉它?你不是要去外婆家吗?要不今天去吧?”
“等我明天吧。”
虽然现在还不能公开使用这辆车,但这并不妨碍她自己摆弄。
期间她还去了趟县城,为了将这份刻意制作成旧的图纸上交给国家,她苦思冥想地编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在村子的后山曾经有个牛棚,住着一位曾经留过洋的技术工人,可惜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去世了。留下的东西被村民拿走能用的部分,而那些看上去没什么用处的东西就任由它们在那里风吹日晒。
因为后山有很多碎石,村里人盖房子时都会去那里挑选碎石。
韩小慧就编口实说她是在捡石头的时候意外发现的,看起来像是有用的东西。
结果那些小地方的人不理解,不仅没有受理,还用一种嘲讽的眼神看着她,最后还说了一句:
“这些玩意儿连柴烧都嫌不着火,还想来骗奖金……”
只好又把东西拿回来了,最后,她背着父母拆了家里的收音机,这样就凑齐了所需的材料。
三天后——
“壮壮,过来,姑姑带你出去转转。”
她把小豆丁抱上改装后带有软垫的小椅子后座,脚轻轻踩下脚踏板,电动自行车毫不费力地滑行出去。
韩小慧轻轻踩着脚踏板,但实际上并没有用力,顺着风的方向,几分钟就骑完了村道。
太阳能电动自行车真的不一样!
有了它,去外婆家就轻松多了。
在回学校拿报告的前一天,韩小慧提着自家农田产的大西瓜去了外婆家。
“慧慧来啦?快进来!这么热的天,骑一趟就够累的了,你怎么还提着西瓜过来?这个瓜这么大,一定不便宜吧?。”
山区的气温较低,作物成熟得比较慢,外面已经开始卖山上的二藤瓜,而头茬的瓜才刚刚成熟。
“这个还不是最大的,我妈担心我摔倒,要不然我就多带点了。”
周外婆高兴地笑着说:“这个西瓜也很大啊,差不多有二十斤了吧?”
“是嘞。”
“过几天就要割稻子了吧?让你舅舅去帮忙。”李荷花说。
韩小慧点点头。
这也是韩母让她过来的原因。
往年也是这样,家里劳力有限,全靠亲戚们相互帮助。
从外婆家回来后,韩小慧就去学校取报告单了。
不得不说,韩大嫂的手艺在这一个多月里越来越精湛。
过去大家只觉得韩大嫂做的衣服款式新颖,而如今不仅款式新颖,而且针脚更加细致,处理细节也十分妥帖,丝毫不逊色于城里的老裁缝开店的作品。
听到这些反馈,韩小慧抚摩着下巴,考虑着是否要说服父母来城里买个门面,让大嫂正式开店做生意呢?
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大嫂现在怀着孩子,将来说不定会跟着便宜大哥去随军。她不想成为破坏他们幸福的人。
佟桂妮看了看自己的成绩单,不忍直视地把脸别转过去,小声问韩小慧。
韩小慧摇了摇头。
俄语勉强及格,其他几门她并不担心。
佟桂妮瞥了一眼韩小慧的成绩单,感叹道:“你的数学和英语进步太大了!以前你连我的水平都考不过,现在居然满分了。你是怎么学的?教教我吧。”
“……”
怎么学?难道她建议佟桂妮也换个灵魂吗?
韩小慧想了想说:“多做题,熟能生巧。”
佟桂妮叹着气倒在桌上说:“做题吗,放过我吧!”
拿了成绩单,韩小慧拿着书包去办公室给老师们送定制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