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李江兴冲冲的朝红薯地走去。
他虽然没种过红薯,但是给红薯翻过秧。
他记得小时候跟爷爷去田里给红薯翻秧呢。
红薯如果不翻秧,红薯藤上的根须会长成小薯块,分散输往主根的营养,营养不集中会影响红薯块根的生长,导致红薯长不大。
而每次翻秧,都会摘很多红薯叶。
这玩意是能吃的。
红薯叶能蒸着吃,红薯杆可以炒着吃。
味道还不错。
尤其是红薯梗,放油盐一炒,清脆爽口,想想都流口水。
只是现在红薯才种下没多久,没到翻秧的时候。
他也就吃不上红薯的两个副产品了。
浇水不是力气活,不过需要弯着腰或者蹲着。
等挑水的把水送过来,妇女们就开始用水瓢浇水。
这是个繁琐的过程。
放眼望去,一大片全都是绿油油的红薯秧。
种植面积比远处的玉米多了好几倍。
在这个年代,红薯因为产量高,可谓是妥妥的救命粮。
没有之一!!!
李江和妇女们一块浇水,也没多不好意思。
劳动光荣嘛。
这点脸和命比起来,差远了。
他和这些大姑娘小媳妇儿也聊得来
李江怎么说也是21世纪的青年,见识在哪摆着呢,哪怕很多事情不能说,但稍微显现一点谈吐也能逗的她们大笑。
三个女人一台戏,十个女人那就是村里的情报中心啊。
张家长李家短的,她们那叫一个清楚。
李江也借此了解不少事情。
就比如他们这里没有生产大队。
早些年确实有,不过他们以前遭了灾,人跑了大半,剩下的人挺过来,慢慢恢复生息,
但人数也大不如前,加上村子之间离的远,干脆把生产大队直接合并到公社了。
有什么事情就直接去公社开会。
他们这个生产队里牲口不多,只有四头黄牛,两头驴,一头骡子。
农机设施那是一个没有,可以说是十里八村的穷。
还有他之前住的屋。
屋主叫李明轩,是个下乡知青。
本来回城无望,打算和另一个女知青搭伙在乡下过日子,
眼看女知青怀孩子了,不成想却接到了回城调令。
孩子没了,人媳妇儿也没了。
李明轩受不了打击,跳河了。
听的这李江是无限唏嘘。
这人的情绪崩溃真就在那一瞬间。
挺过来,啥事没有。
挺不过来,就容易走极端。
在红薯地里浇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地里面会有马齿苋。
这是一种常见的野菜,无论是蒸着吃,炒着吃,凉拌吃都行。
这年头缺吃的,人们看到后也不会放过,全都薅走。
可惜,这个活是除草队的活,和他一个浇水的没啥关系,
他只能趁浇水的空隙,碰到了就薅一点藏兜里。
.................
下午下晌后,李江难得感觉没特别累。
这让他觉得自己那三个鸡蛋没有白给。
虽然胳膊依旧很酸,但是相比之前干的体力活,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趁太阳没落山,他准备去小溪摸个鱼,晚上煎鱼吃,
要是再搞几个螃蟹就更好了。
说干就干
李江提桶跑向小溪。
还是上次的地方。
这次收获不大,重复浇水胳膊抬得有些酸疼,导致手没力气,反应也下降许多,好几次鱼都从他手掌中跑了出去。
摸了半天,也才抓到两只巴掌大的鲫鱼。
螃蟹更是连个影子都没看到。
“唉,今天运气也太差了。”
他叹了口气,带着那条鲫鱼准备回家。
还没等出小溪,就看到一个浅滩上面有东西激起很大的水花。
有好东西!!
这是李江的第一反应。
他连忙朝溅起水花的地方跑去。
一只大甲鱼,正咬着一条黑鱼,黑鱼正拼命挣扎着。
水花是黑鱼挣扎溅起来的。
甲鱼和黑鱼正斗得欢,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