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开的价格,实在是在四人的意料之外。
出发前,在陆家商量的时候。陆宏仲估算了一下,至少也要一吊半的样子。三户人家分别准备了一吊钱带着。
五百文钱,听起来很多,这年头,菜也就一两文钱一斤。
这点钱能买到两个车轱辘,跟捡没什么两样。光是做这一个轱辘的手工费都不够,还要包木料。车轱辘可不像打个柜子那么简单。花费时间久不说,一般木匠做不出来。
四人心里都明白,刘大爷不仅没有乱开价,可以说已经低到不能再低了。况且,还要拼装车轱辘,上边的车斗还要费一些木料,还得耗费时间呢。
虽然刘大爷说今天就用不了多少功夫就可以拉走。那也是老人家心善。帮着乡邻。
完全用不着商量。几人爽快同意,并向刘大爷真诚道了谢。
一盏茶功夫,两个车轱辘就装好了。接下来,刘大爷按照原先计划好的尺寸,开始装车斗。刘大爷从新木板里挑选木板。
陆雨薇上前拦住:“刘爷爷,您已经把费用给我们算这么便宜了。就不要用新木板了。这些木板您留着打打柜子之类的。这板车做好我们也是用来拖牛粪草的。用好木板就太浪费。我觉得那边的旧板子就很不错。”
陆云薇指向刚刚找车轱辘的地方。这一堆木板,看着像是从旧房屋上拆下来的。虽然旧。但都是些硬木料。用来拖点东西,确实够用了。
“香秀啊,你们家小老三,不仅聪明,还是个善良的孩子,真是个好闺女。你们以后可享福了。”刘大爷说完便爽朗的笑了。
“大叔是您老夸奖了。云薇这孩子,从小就喜欢异想天开的。我们做父母的,又没什么能耐,倒也不盼着她一个女儿家有多大出息。以后能许配个好小子就行。”覃香秀倒是说出了心里话。
果然,自古以来,父母亲都希望自家女儿嫁个好人家。这观念根深蒂固。不过,如果都能如父母意,也是极好的归属。
田荷花趁着刘大爷装订车斗的时间,帮着刘大娘把盆里的衣服洗了晒好。把刘大娘乐得不知说什么好。
一个时辰后,板车装好了。刘大爷乐呵呵的让陆云薇把板车拖到院子里试试。
“云薇丫头,来,把板车拉院子里走两圈试试,看有没有达到你的要求。”
陆云薇欣欣喜的去拉车,刘大爷在后边帮忙推到院子里后,陆云薇拉着板车有模有样的走了几圈。车轱辘转动起来一点都不卡。丝滑得很。
覃香秀、田荷花和刘春花三人在堂屋里和刘大娘聊着天,见陆云薇在院子里拉车。四人都出来。看看陆云薇设计的板车到底是个什么样。
几人轮番上前拉着走了一圈半圈的试了试,看着这新奇的玩意儿,几人都特别满意。
三个大人把钱五百文钱付给了刘大爷,又向二老道了谢。拉着车就往回赶。
陆云薇在后边,特别向刘大娘和刘大爷表示感谢:“刘奶奶,刘爷爷,谢谢您二老,又是给我零嘴儿,又是给我们省钱的。太感谢了。以后云薇有空了再过来看你们。你们保重身体。"
刚要转身离开,突然想起来,刘大爷家应该还有车轱辘没找到的。于是说道:“刘爷爷,如果您家里还有车轱辘。一定要帮云薇留着。等我赚了钱,还要请您帮忙做板车。到时候给爷爷打酒喝。”
“好叻,孩子,爷爷留着。快家去吧。”刘大爷挥手答应着。
陆云薇这番话,听得两位老人心花怒放。
刘大娘说道:“哎哟,真是好孩子,以后常来,要是有什么家具需要你刘爷爷帮忙打的,就过来。快家去吧。”
刘大爷和刘大娘,由于儿子常年不在家,独独一户住在村东头的边上。平日里也少于人登门。二老年纪大了也很少出去串门子。
日子久了,倒希望家里常有人来串串门,说说话。
和刘家二老道完别,陆云薇一路小跑才追上覃香秀三人。
空板车拉着毫不费力,三家人在路上商量。先拖谁家的牛粪草。几人推来推去。最后田荷花说。谁家牛圈离红薯地近就拉谁家的。
刘春花家在田荷花家下边,而陆云薇爷爷奶奶家的破牛圈,则在田荷花家上边,也就是说。红薯地离陆云薇家的破牛圈近一些。因此,就由陆云薇家先拖。三家人拖完这家的拖那家的,相互帮着来。
几人把板车拉回来的时候,看看日头,也才申时尾。离天黑还有个把时辰。正好是凉快的时候。几人毫不犹豫,决定马上就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