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陆云薇起床的时候,父兄下地干活了。母亲覃香秀正在西厢房后面的菜园子里摘菜准备做早饭。她把想去后山的想法和母亲商量了下。在征得母亲同意后,她背着背篓就进山去了。
陆家在山脚下住,进山很快。只需要半刻钟时间就到。
早上的山里,笼罩着厚厚的白雾。
山林边上有一块平地,是陆云薇家堆生木柴的地方。这个季节堆放的,还是去年冬天砍下的木柴。已经干透了。只等家里柴火快要用完的时。就可以直接来扛几梱回去。
紧挨着空地的山林,便是陆云薇家的。
夏季的清晨,山里笼罩着厚厚的白雾。时间还太早。雾并没有要散去的迹象。
在能见度不远的情况下,陆云薇还是有点担心。她尽量保持警惕的前行,生怕一不留神就踩上一条长虫。
她用刀砍了个三叉树棍充当手杖。一来是可以敲打下前边的树丛,可以吓跑长虫和有毒的虫子之类的,比如蜘蛛网就可以用棍子挑了去。二来是在树丛扒开枯树叶子,便于找菌子。
整片山林以枞树为主,枞树都很大。最大的估计有两三个成年人手拉手围起来那么大。剩下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树,比如山茶树,板栗树,橡子树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花花草草的。兰花就是其中的一种。不过,夏天兰花并没有花,它的花期应该是在冬天过完进入春天的时候。大概在正月份。所以,是些什么品种,陆云薇就不得而知。
从林边往里走了近五十米,就发现了几朵烂掉的菌。看样子也就是才烂掉的。野生菌子生长周期很短,从冒出土两天就长大,四五天没捡走食用的话。就会从内而外逐渐长虫子,直至腐烂。
既然有烂掉的菌,就代表这片林子里这个季节是有菌子的。那就再往林子里走一点看看。陆云薇心里想着。
林子里的竹鸡在矮树上跳来跳去的,像是在啄食野果子,也不怎么怕人。待陆云薇走近了。竹鸡才会跳到高处或者远一点的地方去。
她用木棍一边扒拉着一边走。忽然,发现一处树丛里,一朵朵金橘色的菌子,个头大约有成年人大拇指和食指圈起来那么大。应该长出土不超过三天。大小正是适合食用的最佳时期。
陆云薇快步走过去,弯腰捡菌子捡起一看。是枞树菌。菌盖上隐约可以见到一圈一圈的纹路,看起来像枞树的年轮一样。很有意思。
枞树菌有两种,一种是这样金橘色的。一种是比绛紫色淡一点。
不过,夏天一般以金橘色为主,等到了农历九十月份的秋冬季,绛紫色的枞树菌才会长出来。
这七八多的枞树菌出现,陆云薇就有了信心。她砍了一把枞树叶子放进背篓底部,再将菌子根部带泥渣的地方用小刀轻轻削干净。再小心翼翼地放到背篓里。
枞树菌很娇嫩,稍微不注意就会破损。破损掉的菌子风味就不怎么鲜美了。
陆云薇一边走一边捡,少则五六步,多则十来步就会发现一处。每一处都有好几朵。没多久,就采了半背篓。
每一朵的大小都差不多大。若是按等级划分的话,应该属于上品了。这般品质的枞树菌若是拿进城里进行售卖的话,应该卖个好价钱。
想着能卖钱,陆云薇的心情又激动了几分。决定采满一背篓再下山。
陆云薇猜想,山林边上没有长出菌子的原因,应该是林边都是些矮小的树木。太阳容易晒到地上。导致地上的土壤就失去水分很干燥。
而林子深处,都是高大的枞树,树木浓密。地上几乎都有树遮挡着,阳光照射不透。所以水分没有蒸发,湿度充足,才会长出这么多菌子来。
又捡了一会,很快,背篓里的枞树菌就满了。陆云薇砍了一大把五倍子枝丫,盖在背篓上边。五倍子的样子柔软,即使挨到脖子,也不像枞树那么扎人。
就在她把五倍子枝丫盖在菌子上时,发现枝丫上长着一串串小果实。想来,这些果实就是药房里卖的五倍子了。
五倍子,又称白虫仓库,因为果实内部中空,寄生了许多虫子而得名。
五倍子性寒,可入药。常与其他中药配伍,用于降肺火、治咳嗽、止血、固精、痢疾,盗汗等多种用途。是一味好药材。
五倍子树倒是很常见的,但是产量并不高。一棵成年五倍子树,一年最多也就结出三四斤果实。遇上差一点的树,结一串大概三四颗果子,有的甚至只开花,一颗果实都不结。
陆云薇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