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从来都没有想过。
一来,自己与那家伙的恩怨尚未结束,这个时候去帮他?怕是战死在幽州的那些将士们率先不答应。
二来,就算自己为大局考虑,有心上前替换刘辩,省得皇室朝廷当着雒阳无数百姓的面出糗,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自己压根就不擅长摆弄祭文这类东西。
背诗,他行。
这个?
还是算了吧。
至于朝廷的颜面?小事而已,顶多就是被传为笑料,引得民众们多骂两句。
反正放眼历朝历代,哪有不被本国民众骂过的朝廷?
有一说一,恐怕此刻抱着这种想法的,估摸只刘协一人。
最起码那位马太常,早已是急得脸色发白,浑身冷汗直下。
也难怪,作为名义上总揽祭祀一切事宜的首官,刘协可以不在乎仪式过程出现重大变故会如何,但马日磾绝对不行。
事实上不单单是他,绝大多数百姓都十分重视这类祭祀,一旦其中出了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往大夸张地说,围观在高坛四周的无数民众皆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认为是天父动了怨气。
而如果这个谣言传开,势必会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天下间进行扩散,进而导致民心浮动,治安不稳....
对此,朝廷肯定也事先准备好了补救方案,那就是丢出几个背黑锅的倒霉鬼,把所有罪责全部推到他们身上,并重新筹办祭祀大典。
不得不说,自古以来因为天象变化蒙受冤屈的官员,数量着实不少。
假设今日仪式也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那么,似长皇子刘辩以及太常马日磾,妥妥就是两位当仁不让的背锅人选。
死?不至于,但罢黜贬职那是板上钉钉,逃不掉的,即便尊贵如长皇子,也得乖乖淡出朝野视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充当透明人。
正是这样,眼下刘辩和马日磾可谓急得满头是汗。
有意思的是,此刻高坛上除了天子的面色阴晴不定,其他不少位宗亲大臣们皆是摆出了看戏姿态,全然没有任何想要补救的想法。
紧接着,大概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刘协突然注意到河南尹身旁一个陌生的中年人迈步走上前去,附在长皇子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这人是谁?”
“末将没见过。”
曹操虎目一沉,旋即神色微变,莫名地说道:“或许是何家在西凉收下的人才....可他想做什么?”
下一秒。
没等这边二人思索明白,只见长皇子刘辩脸上的那副紧张之色逐渐褪了下去并迅速转换为原先的模样,随即严肃认真地望向手中那篇空无一字的祭文。
与此同时,高坛上随之响起一阵慷慨激昂、徐徐念诵祭文的声音。
“谨遵大汉皇帝陛下令,遣嫡长子刘辩,特择吉日昭告于昊天上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