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气温回升,位于空岛上的长安城却仍是雪迹未消,寒意刺骨。
清晨,冷风吹得酒旗猎猎作响,暗青色的天空中仍缀着星辰,不见太阳。西坊十字街街口的水盆羊肉冒着香气,消融了房檐上的寒霜。肉汤入腹,食客们脸色渐红,声音也大了起来。
厚重的门帘被掀起,一名中年男人走进店内,抬脚跺了几下,震掉了粘在鞋上的雪与身上的冷意。
与男子一同挤进屋内的还有湿冷的空气,它们在地板上爬行游走,钻进了坐在靠近门口的一位年轻公子的裤管,攀上了他的膝盖。这位公子双腿一抖,扭过头看向了刚进门的男人。
一袭略显单薄的青色长衫已经有些破旧,腰间斜插着一把长剑,剑鞘上系着个不小的酒葫芦,左右晃荡着,酒水应是不多了。男子面庞消瘦,颧骨处挂着两坨酡红,高高耸起的眉骨下,眼睛里带着风雪也没能吹净的醉意。
男子见有人看来,咧嘴笑笑,要了碗羊肉便朝着他这桌走过来,大剌剌地坐下。男子没有取下腰间长剑,只是将剑上挂着的酒葫芦拿了下来,大饮一口后,放在了桌子上。
“清晨便饮酒?”年轻公子名叫高阳,见男子落座饮酒,开口问道。
“酒烈暖身,这长安城的天气果然冷的厉害。”
说着,男人将酒葫递到高阳面前,高阳摆了摆手,道:“羊汤更暖。”
“刚到长安便听人常常提起这里的水盆羊肉,今天就赶早过来尝一尝。”
“您也是来看那热闹的?”高阳低着头,拿筷子在汤中挑拣着羊肉道。
男人放下酒葫芦,端起羊汤,也不嫌烫,直接喝了一大口,满足地哈出一口热气后,问道:“什么热闹?”
高阳挑了挑眉,抬眼道:“传闻中的那个剑妖李晟捉了三位青云宗长老,杀了两位留下一位派来给唐王送信,说有事向唐王请教,这事早就传遍了,您不知道?”
“这样啊,我说这上岛的索桥上积雪未净,风大路滑,赶着进城的人倒是络绎不绝,原来是这般缘由。”男人咂了咂嘴,道:“不过早就听说进京路上,这空岛索桥最是险绝,此次一遭,果然名不虚传。噫吁嚱,危乎!高哉!”
“前辈也喜欢诗仙?”高阳开口道。
“家乡偏远,诗仙的诗只传得几首,我又脑子愚笨,只记得几句而已。”
高阳眼睛微眯,多了几分笑意,道:“前辈是月桑人?”
男人怔了下,道:“我的口音这么明显吗?”
高阳笑意更甚,道:“我只是恰好识得月桑国文字。”说着,伸手指向男子腰间长剑,“紫烟?”
男人将剑从腰间取下,摩挲着刻在剑鞘的“紫烟”二字,道:“我只是自顾自地叫,她一直不喜欢这个名字。”
高阳眼睛眯得更紧,虽是在笑,却没剩多少笑意:“前辈此次来长安,不是为了看热闹,那所为何事?”
男子放下长剑,看着高阳,神色平静,“来看看长安,然后,见一些人,问一些事情。”
“问什么?”高阳身体前探,话语里多了些咄咄逼人的味道。
那男子却仍是一脸平淡,仰头喝了口酒,道:“一些不得不问的事。”
“大唐吞月已是箭在弦上,前辈一人改变不了什么的。”
“不是此事。”男人眼神晦暗不明,像是在看着高阳身后的吃肉交谈的人群,又仿佛盯着某处过往,道:“这是她一直在追寻的问题,也是我想求得的真相,我想,答案就在这长安城里。”
高阳双眉紧锁,片刻后眉头渐渐舒展开,一直绷着的身体也慢慢松弛下来,脸上重新堆上笑意,“既然如此,那我便祝前辈此行顺利。”
男子也笑,举起酒葫递了到高阳面前。
这次高阳没再推辞,接过酒葫仰头便饮,随后俏脸涨红,掩口咳嗽起来。
门帘再次被推起,一名书童模样的少年跑进屋内,张望两眼看到了正在咳嗽的高阳,忙走到高阳身边,轻敲着高阳后背说道:“公子,老爷在找你呢,快回去吧。”
高阳终于止住了咳,抬起头,擦了擦涌进眼眶的湿气,道:“好酒,好烈的酒。”
“家乡的酒,算不得什么好酒。”男人拿回酒葫晃了晃,道:“小兄弟倒是实在人,一口喝这许多。”
两人终于笑出了声,高阳朝男子抱了一拳,起身喊道:“结账!”
小二应了一声,快步过来将那男子羊肉放到桌上,看了眼高阳留下的一串铜钱,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