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变故之下,路远意识到灵能部似乎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察觉到危机感的他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分析国际形势和蓝星政局之上,搁置了普兰星域的前线战况。
好在目前在他手下无论是诺顿中将还是伯顿,都具备着统筹全局的能力,而杨从理和夏侯元深、冉龙君组合也是出色的前线指挥官,多次作战后均已具备独自领军的能力,在军事上一时半会他也不至于感到压力。
其实特莉娅在情报分析和政治嗅觉上的进步他都看在眼里,也知道这位和自己属于青梅竹马的少女为了跟上自己的步伐付出了多大努力,但作为一个才二十出头的军校毕业生,目前第三舰队面临的许多问题对她而言都超纲了。
相比于风平浪静但暗流涌动的普兰星系而言,宇宙中其他地方的冲突已是愈演愈烈。
共和国与帝国交战的第一线,普雷斯顿回廊,帝国舰队在持续了一个月的强攻过后,暂缓了前线的攻势,倒不是他们打不起消耗战,而是帝国军机殿需要抽调舰队来镇压国内新一轮揭竿而起的叛乱。
这次帝国面对的叛乱涉及数十个星系,叛军策反了当地的帝国舰队来势汹汹,然而一切叛乱在帝国的铁血军势下都只能化作泡影,击溃叛军舰队后,帝国军在十多个殖民星上大开杀戒,为此死伤的帝国平民要以亿来计算。
在帝国应对叛乱期间,军部提出在多条战线上对帝国舰队展开反攻,而议会则以帝国遭此重创后不会继续进攻为由驳回了军部提议,并顺势驳回了进一步对工业进行民转军的提案。
而帝国腾出手来后立即在普雷斯顿回廊展开突袭,重创防备产生携带的共和国舰队,狠狠打了蓝星议会的脸。
联邦方面,联邦当局在开战后才发现,原本预计中人人拥抱AI的场面并没有发生,反倒是大部分联邦的平民都选择支持孤星共和国的执政理念,大量殖民星和聚集地选择站队孤星共和国。
只不过联邦当局仗着在政府机构中的领先地位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装备库存,以AI舰队的高质量战力抗下了孤星共和国第一波的绝命浪潮。
而两国内战的战斗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双方旗下的控制区域犬牙交错都无法形容,从星图上来看简直就是抽象派的艺术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战争初期双方的目标都是将不连续的实际控制区连成一片,形成稳定的战线,并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敌方控制区清除。
目前来看,这场联邦内战才刚刚开始,而且还谈不上哪一边更具优势。
蓝星方面,议会和军部的矛盾已经不必多说,但不仅议会有着一些令人脑淤血的智熄操作,军部本身也提出一些激进无脑的提案,两边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在蓝星打得火热。
由于共和国一面在大力造舰,一面又在维系三条战线的高烈度战事,也就是普兰星域这边突然给后勤部缓了口气,不然共和国多年来储备的战备物资都要告急。
在这样的情况下,共和国目前的工业产值已经有百分之六十投入军工产业,民生方面自然是让享受了长久和平繁荣的民众感到极为不满。
有时候消耗战就是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哪怕共和国舰队是在保家卫国,可一些骄傲惯了的共和国民众反倒觉得帝国舰队羸弱不堪,共和国舰队的久战凸显出了当局无能。
因此反对党和分离主义者也逐渐在国家动荡之际冒出头来,这些不安分因素本该在灵能部和国家安全部门的合力处理下被迅速扑灭。
可正如路远之前所想,灵能部在这样的时期延续了自己一贯的作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收缩了外勤和外派部队的灵能者数量,让人难以理解。
帝国、联邦乃至共和国,被长久和平压制住的矛盾终究无法一直掩盖,有时候路远在想,或许就和联邦一样,共和国内部的矛盾也会步入无可调解的地步,倒不如说现在就已经是了,不然他在普兰星域干什么?
“就连贵族叛乱都无法消弭的裂隙,共和国的真正敌人到底在哪呢?”
------
蓝星首都东洲市,共和国议会大厦,密密麻麻的议员和代表环坐于议会大厅,而在半圆形议员席位的圆心部分,一名军方代表正在慷慨陈词。
目前支持军部议员的主要提案是加大军费开支,加快舰队建设,争取在下半年对帝国展开反攻,争取将战火直接燃烧到帝国本土,以此加剧帝国的内部矛盾。
而执政党议员的主流观点则是尝试和帝国进行和谈,以退为进,先像帝国一样平息了普兰星域的贵族叛乱,然后再集中兵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