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重生之90年商业领域 > 第70章 华盛堂的辉煌的历程

第70章 华盛堂的辉煌的历程

然而,隆安关只是路途的一小部分。

白帆曾经想不明白,为什么白家的先祖们要选择在这个地势平坦且天气多阴雨的地方开垦种植,并在这里生活繁衍。

后来听老爸讲述了一些家史,才明白了一些原因。

清朝初年,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蜀地地区相对较少有人居住。

朝廷号召各地居民前来蜀地开垦和拓荒。

可能是因为白家的先祖们来得较晚,好地段都已经被抢占,只能继续向偏僻之地挺进。

最终,他们找到了白家沟这个地方。

虽然这里的土地并不十分平坦肥沃,但也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在谷底流淌着一条小河,年复一年地滋润着这片土地。

小河的两岸都是茂密的竹林,有助于巩固堤岸。

只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精心开发,温饱问题并不成问题。

在小路上行进时,白帆不时瞥向路旁的山野田地。

尽管这个地方的人口相对较少,地势不够平坦,但这片土地已经被充分开发。

几乎每块不太多石头的土地上都有农田。

田野中经常可以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

奇怪的是,尽管这个地方的气候并不好,冬天湿冷,夏天湿热,衣物晾晒一个星期都不会干。

然而,这个地方的长寿老人却很多。

即使在当前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田间地头仍然可以看到七八十岁的健康老人在劳动。

离村口还有一段距离,白帆一行看到了远处热情等待的村民。

这些村民大多是白家的亲属,他们迫不及待地盼望着父子三人的到来。

白齐也在后面跟随着。

白帆这时才想起,他和大哥一样,都是第三房的长子长孙。

当他们走到前面时,一群陌生的人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指点着白齐和白帆,似乎有些不礼貌,但白帆感觉到了一股亲切的氛围。

白武牵着白齐和白帆向宗亲们逐一介绍。

然而,当白武指着那些陌生人介绍时,白帆一个都记不住,因为许多人都是他们的三辈亲戚之外的人。

不过无论如何,白齐和白帆的辈分很高,所以很多看起来比白武还年长的人都得称呼白帆为叔叔。

大家簇拥着父子三人走进了村子。

村子里,各家的土地都被充分开发,而且大部分都是水稻田,甚至正常行走的小路也几乎没有留下。

唯一可以行走的地方是田埂。

由于连续下了几天雨,田埂变得非常湿滑。

当地村民已经习惯了这种地势,即使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能够轻松地行走。

但白齐和白帆只能小心翼翼地走。

要是一不小心滑倒进水稻田里,那就糟糕了。

村民们簇拥着父子三人穿过交错的水稻田,来到了谷底的一个高地。

这里同样是农田,但种植的不是水稻,而是玉米、蔬菜等作物。

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农田之间,有一小片空地,上面有一个坟墓,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白耀祖”三个大字。

他是白武的爷爷的爷爷。

当年,白家的第一代祖先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一女来到白家沟,在这里开始了垦荒和种植的生活。

然而,前三代人一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有时甚至难以维持温饱。

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口不足,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来开荒和种地。

直到第三、第四代,白家的一个名叫白文章的先祖出生,他生了五个儿子,个个强壮有力,后来被称为五大房人。

不久之后,白家沟的土地已经不足以供他们继续开垦。

其他三大房的人继续外出开垦,扩展家族的分支。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胜文的后代也纷纷外出,最终白家沟只剩下了第三房的家族。

白武和白齐就是第三房的长房长孙。

此时,墓前已经摆放好新鲜的祭品,墓碑也被擦拭得干干净净。

在众人的注视下,二叔点燃了一串鞭炮,然后点燃了香和蜡烛等祭品。

他们首先在香炉两边点燃了两只蜡烛,接着白武拿着三支香跪在墓碑前。

白齐和白帆分别拿着一支香跪在父亲身后。

当乡亲们围观后,寒暄了一番后,纷纷离去。

三叔常年在外从事木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