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喜欢烧高香,没人喜欢烧冷灶。
体制之中似乎尤为如此,锦上添花总是多过雪中送炭。
比如一旦有人即将获得提拔,消息传出之后必然有人报喜,既是为了沾个喜气,也是为了提前示好。
这一日,夏硕连续接到了七八个电话,他刚刚在党校报道,尚未走到自己的班级,然而人还在路上的时候,电话已经打到了党校的办公室。
尚未进修,有人报喜,这种情况在党校并不常见,但是过往的例子也并不鲜见。
然而人还没走到课堂那边,半路上就有电话打过来报喜,这种情况就比较鲜见了,搞得党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十分稀奇。
有人聪慧,反应机敏,所以立马走出办公室,急急忙忙去拦截夏硕。
但也有人迟钝,又或者自认清高,故而对于这种半路报喜的事情,微微撇嘴表达自己心中的不屑。
甚至夏硕来接电话的时候,这些人故意站在一旁冷笑几声,眼睛里闪烁着嘲讽,颇有几分看不起的意思。
然而下一刻,这些人面色微微转变,眼睛里的嘲讽和不屑,渐渐变成了羡慕和吃惊。
原因很简单,那年代的电话都是座机,听筒外泄的声音很大,站在一旁很容易听到电话里的声音。
第一个电话是崔书记打来的。
“喂,夏硕同志吗?”
“哈哈哈哈,我是崔志军啊。老领导的声音,你小子莫非听不出来。”
“有个喜事,提前跟你透个消息,乡里刚刚开完党委会,已经通过了关于你的提拔……”
“全票通过,没人弃权,下午就会有正式文件上报,你小子等着县委组织部谈话吧。”
“哈哈哈哈,再多我就不说了!”
“毕竟这只是乡里的推荐,最终还要县委讨论研究。况且我身为乡党委书记,偷偷泄露口风已经违规。”
“你小子好好在党校学习呀,顺便替我向梅书记问好。”
第一个电话挂断之后,党校办公室里寂静无声,只见几个工作人员相互递着眼神,都看出对方眼中的好奇和惊讶之色。
刚才他们可是听清楚了,这个电话竟然是一位乡镇一把手亲自打过来的。
身为乡镇一把手,主动向下属报喜,这种情况不说前所未有,至少在河东县的历史上没有听说过。正在好奇之时,忽听电话铃声又响。
有人走过去接起来一问,愕然发现又是找夏硕报喜的,顿时这人连忙招手,拦住正要走出办公室的夏硕,笑着道:“小夏同志,先别急着走,再接一个电话吧,这电话还是找你的……”
夏硕颇为无奈,只能重新走回电话旁。
接起来一听,微微有些意外,原因是这个电话竟然是王乡长打来的,他和王乡长的关系似乎还没好到这个程度。
此前他刚刚参加工作之时,王乡长曾经打压他几次,而他也丝毫不给对方颜面,当场便直接硬顶的顶了回去。
那时候整个青山乡都知道,有个小年轻和王乡长不对付。
虽然前不久的时候,王乡长和他缓和了关系,但是即便缓和,双方仍旧是泛泛之交。并不像崔书记那般,一直对自己很亲切。现在王乡长主动打来电话,夏硕自然感觉有些意外。
最关键的是,电话里的王乡长无比亲切,语气甚至比崔书记更新,仿佛他和夏硕是多年的好朋友。
“喂,夏硕同志吗?”
“我是乡里老王啊,你小子假装听不出我的声音吗?”
“哈哈哈哈,开个玩笑而已,不要紧张,不要紧张。”
“我估计崔书记已经通知你了,所以我这个二把手就不刻意卖好了。打电话过来主要是恭喜,你小子这一步跳的很高哇。”
“不要谦虚,不用谦虚嘛,虽然乡党委在原则上只有推荐权,但是上级党委肯定会郑重考虑乡里的推荐嘛。关于你的提拔任用,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哈哈哈哈,在党校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吧。等你毕业之时,我去给你接风。”
“顺便代我向梅书记问好。”
第二个电话挂断后,党校办公室落针可闻。
在场几个工作人员只觉心里好奇无比,宛如有只猫儿不断在心里抓挠翻腾,终于有个年轻人忍不住,小心翼翼试探性的开口求问,道:“夏…夏硕同志,刚才这个电话是你们乡里乡长打来的吧?”
夏硕心里颇为无奈,但又不能冷漠拒绝回答,只能道:“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