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命运片段集40年代记 > 第30章 平常的一天(一)

第30章 平常的一天(一)

种迂腐的想法,认为只有自己创作的才是唯一的“正版”,甚至认为这是事关自己人格尊严的事情。对于这种作者,他们有的是方法让其明白续写的重要性……要么是让其感受到粉丝的热情,要么是让其明白作品续写的重大意义(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大的意义,只是为了圆老粉丝的心愿),要么就是用足够的金钱(断更多半会导致作者最终得不到多少钱,无法像其他作者一样有钱)去砸晕那些作者的脑袋。

复杂的产权关系是最难解决的,而地球银河传媒文化对于这一点的解决方法也一直不被人们所知。或者说人们对这些方法知之甚少,以至于都是胡乱猜测。那么,地球银河传媒文化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来“劝说”那些半托拉斯企业心甘情愿的将足够的产权“转卖”和“允许使用”呢?

答案也许不是很简单,但也称不上是复杂。既然这些半托拉斯企业掌握了这么广的资源体系,那从正面去进行商业谈判无疑是十分愚蠢的举动,是不可能不被讹诈一笔巨额合作费的。因此,要想实现目标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打击”这些半托拉斯企业——通过无数的中小型公司去搅混它们下属公司的市场、通过投资机构的巨额资金投资与不计代价的金融套现、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施加影响、通过直接的相关人员(天才知道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多支持者……不过嘛,被利用的人其实也很多)劝说……在这些世人们看上去似乎显得不那么“光明正大”的做法之下,即使是这些半托拉斯企业也架不住攻势,只得退让。

要想做到这些,仅仅是地球银河传媒文化一家公司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没有作为地球银河传媒文化最大投资者和控制者的命运集团的支持,想做到这些简直是做梦,虽然人们可能会对此有很多疑问,命运集团花费这么大的功夫本来可以做到更大的事,比如说操控某个小国家的货币赚取巨额利润之类的,为何要去帮助这样一家传媒文化公司?这个问题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很多业内(他们不知道命运集团的作用,只是以为地球银河传媒文化公司有这个实力)人士猜测,这极有可能是为了测试命运集团(他们觉得是某些新兴超高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

命运集团需要一个覆盖全面、方式多样的领域来测试他们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新一代的智能系统需要测试其在社会生产领域方面能否与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对于工业而言可能很好测试,但对于文化产业这样一个极具人类抽象创造力的领域来说,意义可能更为重大。地球银河传媒文化就是被他们视为是这项测试在文化产业方面的重要平台。

尽管每年都要在这家公司身上输送几乎是永无止境、得不到足够回报(甚至数额每年都在增长)的数亿资金,很多分析人士(他们从其他方面推测出了巨额的资金流动)都认为这家公司是赚不到钱的。但事实上,命运集团对于这笔投资有着别的考虑。这是神经网络应用社会性实验的其中一个项目而已,这家公司是为了验证文化产品创作领域,而在其他产业领域也有大量类似的项目存在。至于命运集团对于这些项目的态度,确实可以说成“毫不关心收益率”,毕竟这些产业的发展在他们的眼中只不过是科研性质的工作罢了,谁会要求科研工作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

续作及重制计划的核心内容——为过去的诸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画上句号。出版外国刊物、进口影视作品、广告及宣传联动、投资并参与国内外影视作品制作……地球银河公司在文化产业的各方面都有涉及。很难说这些产品是赚钱的,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公司建立以来每年的收支几乎都是处于平衡状态。命运集团每年都有数亿的投资注入地球银河传媒,但对于这家公司一直都处于的收益率仅仅跑赢通胀率的状态却似乎毫不在意。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虽然一开始的直接目的确实只是单纯的测试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生产技术的提升作用,久而久之却在精神文化方面产生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们开始普遍的接受起以地球银河传媒文化公司代表的那种“新技术思想”,一批又一批的公司及机构开始涉及人工智能技术和高效管理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新应用新研究出现,短时间内就形成了蓝海效应。当然,大混乱时期摧毁了这一切,它让这一切变质成了超高科技公司和其暗中控制下的中小型公司的“私人游戏”。

无论这些新兴超高科技公司和其附庸们是不是成为了新世纪的新托拉斯企业,没有改变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产品受众和设计理念无疑是比上一批更适应了新世纪的人类的需要的。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