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胀、厌食或者常有饥饿感,多食、面黄、消瘦,这些都可以作为判断体内是否有虫的症状。
哪怕孙文元医术再高超,他也得以这些症状为判断依据。
随着三人靠近,孙文元才看清楚小男孩的症状。
脸色苍白,满头大汗,在其父怀中扭来扭去,时不时还用小手拍打肚子。
其表情十分痛苦,眼下还有没干的泪痕。
再加上消瘦这个症状,以及刚才在电话里面说的那些话。
孙文元判断其情况已经十分危险了。
“快坐下。”
孙文元招呼一声,不待孩子父母坐好,他就将手搭在孩子的手腕上了。
小孩子的脉搏本就不好感知,如果小孩再哭闹,医生就更难诊断了。
孙文元脉诊的功夫不弱,此时他一边搭脉,一边安抚小男孩。
两分钟不到,他就弄清楚小男孩的情况。
“医生,怎么样了?”
孙文元摆摆手,转身坐了回去,思考了一会才提笔开方。
小男孩脉细欲绝,如果不加紧治疗,只怕会危及生命。
其满头大汗,分明就是阴寒内盛,隔阳于外。
炙甘草、干姜,附子。
孙文元写下这三味药。
这是医圣张仲景的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首选。
中药开方,配伍讲究君臣佐使。
附子为君药,大辛大热,祛寒救逆。
干姜为臣药。干姜辛热,温里祛寒,加强附子回阳救逆的功效。
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可以缓解附子和干姜的燥烈,为佐使药。
三味药配合使用就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
考虑到小男孩的年龄和体质,孙文元在附子后面加了一个“制”。
也就是不用生附子而改用制附子。
生附子刚猛,药效发挥较快,回阳之力强大,但毒性也大,以小男孩现在的体质可承受不了。
制附子柔和,毒性也小,但回阳之力也相应减弱不少。
孙文元本想就使用原方,但在将方子递给方海抓药的时候,又提笔加了一味吴茱萸。
吴茱萸是温里药,具有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功效。
加入四逆汤中,正好对症。
医馆后面就有煎煮中药的瓦罐。
方海跟随孙精诚几十年,抓药煎药这些事情熟练无比。
没一会,一小碗散发着药香的汤液就端了出来。
“趁热喝了。”
孙文元对着两夫妻吩咐了一声,就帮着两人给孩子喂药。
中药汤液苦涩难喝,成年人喝药都难开口,更不用说小孩子了。
一番折腾,药液都快凉了,小男孩就是不喝。
急的小男孩母亲连拍带打。
孙文元赶忙劝住。
不喝药就没办法治病,到时候再出事就说不清了。
“看来只得使用特殊手段了。”
孙文元暗道一声,转身从桌子上拿过一块压舌板,又从药柜下面翻出一瓶蜂蜜。
“来,小朋友,先吃点蜂蜜就不苦了。”
孙文元当着小男孩的面,挑了一点蜂蜜喂到其嘴边。
在喂蜂蜜的瞬间,孙文元手中的压舌板在其舌头正中压了一下。
等压舌板拿出来的时候,孙文元又捏了一下小男孩的鼻子。
“不是要喂药吗?这医生怎么回事,到底有没有办法?……”
面对两夫妻的疑惑不解,孙文元也懒得解释。
他将药液端了过来,又做了一个放蜂蜜的假动作,之后才将小碗递到小男孩嘴边。
“这……见鬼了。”
两夫妻目瞪口呆地看着小男孩一口气将药液喝完。
喝完后还咽了咽口水。
看其样子,好像还有再来一碗的意思。
“医生,这是怎么回事?”
“一点小手段罢了,你们先带着孩子到里面休息,有情况及时来叫我。”
……
孙文元的小手段,说起来简单,但能达到这个效果的却没有几人。
在喂蜂蜜的时候,他借助压舌板将一丝“气”留在小男孩聚泉穴上面。
捏鼻子的时候,又将“气”留在迎香穴上面。
聚泉穴位于口腔内,舌背正中,可以治疗味觉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