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组成。
此方出自《伤寒论》,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
孙文元强调使用生附子,那是因为原方和现在的方子不一样。
现在的方子虽然也叫四逆汤,但和原方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原方用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
现在的标准方子使用的是制附子,干姜,炙甘草。
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附子的使用。
如果孙文元不强调,很多人医生都会选择制附子。
……
生附子有大毒。
出于安全考虑,现在一般使用的都是制附子。
但这有一个问题,四逆汤使用了制附子,其实已经和《伤寒论》中记载的功效不一样了。
严格来说,孙文元让李栋熬煮的四逆汤,其实也不是《伤寒论》中的原方。
其原因也是出在生附子上。
这是因为,他们带来的药中没有完整的生附子,只有切制的生附片。
别看只是形态不一样,就觉得差不多。
其实这其中有很大的差距。
最根本的还是出现在炮制上面。
……
《伤寒论》中附子有生附子和炮附子两种。
用于急救的一般都用生附子,比如说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
用于温阳,助阳散寒的都用炮附子。
那是因为炮制后的附子已经没有毒了。
古人炮制中药材和现代炮制中药材有些不一样。
比如现代炮制学对附子的炮制就和古代不同。
现代附子饮片有五种:盐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炮附片,淡附片。
这些分类有一个共同点,都用食用胆巴水溶液浸泡过。
其中的炮附片虽然和《伤寒论》中记载的炮附子相似,但其实完全可以说是两个东西。
古代最早对附子的炮制,是将生附子放在热灰里面烤熟。
借助高温来破坏附子里面的乌头碱,以此来消除附子里面的大毒。
《伤寒论》中用的炮附子就是这种。
……
“孙文元啊孙文元,作为一位中医,你竟然不知道生附子有毒……我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