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尼基人,自称迦南人,最早生活在地中海东海岸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腓尼基人是希腊人对他们的称呼,“腓尼基”意指“绛紫色的国度”,这是因为腓尼基人会强迫奴隶潜入海底捞取海蚌,然后从海蚌中提取鲜艳的颜料染成紫红色的布匹运销地中海各地。
腓尼基人是航海和做生意的好手,随着贸易的扩展,腓尼基人逐渐在地中海一带建立殖民地,其中最主要的殖民地为现今北非突尼斯地中海沿岸一带的殖民地,名字叫做迦太基。随着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与波斯帝国等强权的崛起,在亚洲的腓尼基人逐渐销声匿迹,他们慢慢地集中到北非的殖民地,建立了迦太基王国。
在罗马还是一个城邦的时候,迦太基已经是地中海上的霸主,地中海很多岛屿包括西西里岛都属于迦太基的殖民地。罗马人在向北攻打伊特鲁里亚人的时候,除了和南方的希腊人签订和平条约,他们也已经与迦太基人打交道了。就在罗马刚刚进入共和时代的第二年公元前508年开始,罗马就开始不断与迦太基人接触,那个时候面对拥有强大海军的迦太基面前,罗马人只能不断地向迦太基妥协。
罗马与迦太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规定,罗马人只能在西西里岛西部及北非海岸停靠。到了公元前348年,罗马又被迫与迦太基签订了第二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罗马不能在西地中海的所有地区通商,迦太基人只承认罗马拥有地中海中部的托斯卡纳到坎帕尼亚港口的主权。当时的迦太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迦太基的允许,罗马人在海里连手都不能洗”,可见当时迦太基在地中海的强势。因为罗马最早是属于内陆的农耕文明,罗马人也不热衷于海洋的权益,对于有没有港口或者战船,罗马人并不在意,所以双方之间也并没有太多的矛盾。
随着罗马一统亚平宁半岛后,迦太基人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开始令罗马人越发难受起来,罗马要发展海上贸易困难重重。又是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罗马人最终走上了与迦太基人全面战争的地步,这场战争便是布匿战争,前前后后一共经历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结果是迦太基灰飞烟灭,罗马取得了地中海霸权,“布匿”是罗马人对迦太基腓尼基人的称呼,因此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西西里岛虽然是迦太基的殖民地,但是迦太基人并没有完全占领西西里岛,西西里岛只有西部属于迦太基,而在西西里岛东部有两个小王国,占据北方较少领土的叫做墨西拿,南部的叫锡拉库萨。两个小王国之间经常“菜鸟互啄”,墨西拿属于更菜那只。公元前265年,就在锡拉库萨准备彻底干掉墨西拿一统西西里岛东部的时候,墨西拿向隔海相望的罗马求救了。
这个时候,罗马元老院很纠结,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当时的罗马别说战船,它连运输船都必须要新建;第二点,罗马的法律规定,必须同盟国受到攻击了,罗马人才能出兵发起战争,而此时的墨西拿还不是罗马的同盟国。但是对于罗马来说,它现在不得不考虑墨西拿现今的处境,如果罗马拒绝了墨西拿的请求,墨西拿势必会向西西里岛西部的迦太基求援,等到墨西拿成为迦太基的势力范围后,罗马和迦太之间就没有“缓冲地”了,墨西拿离罗马就仅仅隔着一条墨西拿海峡,墨西拿海峡最窄的位置仅仅3.2公里宽。没有海军的罗马等同于随时可以受到迦太基海军的攻击,这显然是罗马人不能接受的。
衡量利弊关系之后,罗马人决定出兵援助墨西拿并与墨西拿签订同盟关系,因为救墨西拿就相当于救罗马,等同于救朝鲜就相当于救中国,中国人拒绝认怂。哦,错了,是罗马人决绝认怂。公元前264年3月15日,执政官阿庇乌斯率领1.7万罗马士兵踏上了“抗锡援墨”的征途。看到墨西拿请来了“天兵”罗马人,锡拉库萨人也不傻,马上跟迦太基人谈和,请求迦太基人一起共同对抗罗马人。就这样,两个小城邦煽动着他们小小的翅膀,把两个庞然大物卷了进来。
罗马军队来到墨西拿之后,锡拉库萨和迦太基同盟就打了过来。阿庇乌斯首先向锡拉库萨的国王希伦提出和谈要求,但是被拒绝了。没得谈,那就打呗,打仗罗马人怕过谁。柿子肯定是先挑软的捏,阿庇乌斯的计划是集中兵力先解决了锡拉库萨,然后再来对付迦太基人。南面战事一开打,锡拉库萨人直接崩溃。罗马人的士兵都是本国公民,服兵役相当于纳税,出兵打仗等同于为国出战,无比光荣,而锡拉库萨与大部分的迦太基士兵都是雇佣兵,他们是为钱打仗,性质完全不一样。南方威胁解除后,阿庇乌斯马上调转矛头,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