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收。不是因为他清高,而是上次收钱的已经被退回内务府了,谁敢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
戚太妃与小太监僵持了半天,干脆大喊:“本宫有要事要禀告皇上。”
小太监听说是“要事”,进去回禀了庆忠。
庆忠不是戚太妃三言两语能糊弄的,来到殿门口,问:“皇上忙着呢,您有什么事和奴才说。”
戚太妃趾高气扬:“事情是你能听的?”
庆忠:“太妃不愿意说,奴才就不听了。”说完,转身回了大殿。
戚太妃气急,“事关先帝,本宫要见皇上。”
庆忠一听,觉得还真可能是要事。太妃当初是先帝宠妃,如今马上就要挪出宫去了,坐不住,把底牌亮出来了。
庆忠连忙回禀了秦元旻。
秦元旻揉了揉额头,“让她进来。”
戚太妃不紧不慢道:“请陛下屏退左右。”
秦元旻挥手让众人下去。
戚太妃这才走上台阶,来到龙案前,放柔了嗓音道:“陛下,这是本宫亲手做的牛乳梅花糕。采了院子里新鲜的带着露水的梅花,和上牛乳,清甜不腻,陛下尝尝。”
秦元旻没耐心和她胡扯,“什么事直说?”
戚太妃:“本宫夜里得先帝托梦,说可怜我膝下单薄,要送我一个孩子。”
戚太妃语气越发的轻柔,也离得越来越近,快要贴到秦元旻耳侧时才道:“陛下可愿意帮我实现这个梦。”
秦元旻一抬手,直接把戚太妃摔飞在地,头抢在台阶上,血直接流了下来,吓得戚太妃惊叫一声昏死过去。
秦元旻喊了庆忠,说出口的话却是冰冷无情,“太妃思念先帝得了癫症,带太妃回宫好好医治。”
于是治病就致命了。
在淑妃还没出来的时候,德妃就又经手了一件事——给戚太妃操办丧事。
德妃深知戚太妃是怎么死的。从神龙殿出来好好的人就疯了,没多久就死了,要说这里面没鬼,德妃打死都不信。
所以,她也不会给戚太妃大办丧事,囫囵过去就得了,叫戚家人进宫来哭一场已经是恩典了。
接到消息的林氏直接昏死过去。她好好的女儿,如珠似玉,才不满二十五岁就死了,这让她如何接受的了。
戚嘉瑶接到消息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她和大姐一向没什么感情,“赐宫衣”这件事又让戚嘉瑶在侯府的处境每况愈下,所以她实在提不起什么伤感的情绪。
更何况,人都是要死的,大姐这一生已经经历了旁人没有的风光,也算值得了。
但戚太妃给皇帝留下的深刻印象,却给以后的戚嘉瑶造成了一点不大不小的困扰。不过这是后话。
如今的戚太妃之死对戚嘉瑶来说只是蜻蜓点水罢了,但接下来的一件事则让她死水一样的人生彻底掀起来万丈波澜——镇国侯府因盐场贪污案被抄家了。
秦元旻早在几年前就先后派了几批巡盐御史去查了海盐和井盐的贪污腐败问题,不过只是查一下表面问题。几次下来,地方上掌管盐务的官员也就懈怠下来,再有巡盐御史来,也不过作作表面文章。哪想到这次皇帝动了真格的?
盐政是秦元旻早就盯上的,巡盐御史就是他给地方官员埋下的钉子。
他刚继位时,派了巡盐御史下去,但奏报上来的东西让他眉头紧锁。
当时北有柔然虎视眈眈,周朝又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没有打仗的钱(再次感谢他的好父皇),所以他只能按下这些证据,草草了事。但每年几次的巡盐御史却成了惯例,成功麻痹了地方官员的神经。如今休养生息已久,国力初步恢复,他的根基也已经稳固,是时候动一动盐政了。
于是盐政相关的一千多名官吏撤职,为首的五十三人处斩。据说处斩时百姓拍手称快,饱受压抑的盐丁和不得不买高价盐的百姓恨不能冲上去生吃了他们的肉。
所以那些官员处斩之后,家里很多都找不全尸首——被百姓踩了剁了的都有。
而镇国侯府的侯爷偏偏因为侯夫人管的严,银子有时候不凑手,在狐朋狗友的鼓动下打起了贩卖私盐的歪主意,低价买高价卖,再和联络好的官吏一分成,简单。于是侯爷缺钱,官吏背靠大树好乘凉,两人一拍即合。
本来侯爷还心存顾虑,但等到拿到银子的时候,才发现这,这……这也太多了,彻底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的侯爷就带着全家喜提牢饭了。
原本看着老侯爷立下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