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想了一下,说道:
“会腹泻不止,甚至会呕吐,不过这与瘟疫有何干系!”
杨熙看着求知欲望强烈的华佗,甚是可爱。再次问道:
“若是等着人腹泻好了,我给他一碗肉食,还会不会腹泻!”
华佗紧接着说道:
“不会!”
这些都是常识,平民百姓经常遇到,杨熙再次问道:
“若是,我让没染瘟疫的人,得了轻微的瘟疫,但不足以致命,等他身体产生了抵抗力,你说他还会不会感染瘟疫?”
通过杨熙的引导,华佗突然明白过来,杨熙想干什么,华佗深思了好一会了,开口说道:
“此事,我从来没有尝试过,不能保证是否奏效!”
杨熙笑着说道:
“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华佗失言道:
“啊!”
樊阿也听明白杨熙的所说之法,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呆滞在一旁。
杨熙对着一旁的兵士说道:
“白良附近有多少染病的牛只?”
那兵士想了一下说道:
“此村庄有数只染病,若是白良镇附近所有的村庄都算起来,大约有百十只之多。”
杨熙对身边的亲卫说道:
“以我的命令,传令下去,集合一百五十名兵卫,把周围所有的病牛给我带到白良镇镇南,全部征集,某有大用!”
亲卫听完,连声喊诺,转身前往白良,调拨兵士去了。
华佗看着杨熙雷令风行的下达命令,他不好说什么,不过若是此事成功,功在千秋,利在万代。
杨熙牵起地上的那头病牛,悠悠得赶往白石镇。杨熙感觉此刻无比地轻松,牛痘种植之法,在英国发明并推广出去,致使天花传染之势得以杜绝。
旁边的军民,看着杨熙牵着病牛远去,都相互看了一下,气氛说不出的怪异。
华佗看着杨熙过于乐观的表情,虽然杨熙所说的方法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没有经过实际的校验,一切都说不准。华佗发现此时此刻,对杨熙这个半大的少年,自己变得很信任他。
杨熙牵着病牛来到镇南,那兵士把杨熙的命令带到,不过也惊动了郑纪。郑纪看着杨熙回来,连忙上前问道:
“阿雉,你确定此法可行!”
之前那名兵士已经把前因后果告诉了郑纪,郑纪震惊之余,却有些后怕,以瘟疫治瘟疫,谁又能讲得准呢。
郑纪身后的典管典韦和太史慈几人,也有些激动地看着杨熙。
杨熙平静地回道:
“若是不成,某愿引颈自戮!”
听着杨熙如此说法,郑纪相信了大半,不过还是有些担心。
杨熙不管众人,把牛牵到一旁,放到在地,然后从腰间取来匕首,把牛乳上的疱疹挑破,用瓷碗承接,然后把这些脓水放置在铁片上,等待这些浓水自然风干。
郑纪看到杨熙动作,也没有阻止。对着身后的典管说道:
“典父,你且带人去征集附近所有的病牛!”
典管听闻后,有些担心杨熙,不过还是转身带着兵士去征集病牛,太史慈也跟着去了。
两个时辰后,白良镇周围所有的病牛都被带到此处,杨熙对着众人说道:
“你们用刀剑割开牛乳上的疱疹,然后用容器承接浓水,放置在石板上风干,风干之后,小心收集这些粉末!”
众人称诺。
这两个时辰,杨熙之前放置的那些浓水已经晒干,杨熙用干纸收集好,放在袖中。
转身对郑纪说道:
“纪哥,请你把镇北边所有未染病的民众纠集起来,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找到了防治瘟疫的方法。”
郑纪听完杨熙的话语,沉吟了一下,下定决心,对着身旁一众亲卫说道:
“按照杨校尉的说法,纠集民众!”
众亲卫连声喊诺,转身传递消息去了。
杨熙对着郑纪,微微一笑。
——————————————————————————————————————————————————————————分割线————————————————————————————————————————————————————————————
一个多时辰过后,白良镇中心街道上,站满了上千民众。杨熙站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