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田家,不过在讲述田家的时候,对田家门房做客田丰,字元皓,为人刚正不阿,博学多才,审时度势亦非常人。接着就是向家、高家、袁家、耿家、徐家、顾家和其它大小世家。不过其中袁家、耿家、徐家与郑家交好,其余家族与郑家关系了了,不听郑家号令。总得算下来,这青州十大家族瓜分了青州将近一半的领土,关系错杂,恩怨纠纷甚重。
说到底,十数年前,郑家是一个白良小家族,只是在招远名气大些,然而郑良一行人来到长广,十几年下来,与青州各大世家虚与委蛇,连横交纵,说到底就是利益的关系。郑良为了安抚交好袁家、耿家和徐家,给予了很多重要的官职,这些年下来,总算把三家绑在了郑家的战车上。郑家也逐渐掌握了剧县、招远、都昌、昌邑、昌乐等五县,并且这五个县是以招远中心向四面扩散。不过总体算下来,郑家和这三个家族掌握的地区大多都是偏僻,人员稀少的地区,反观其它六个家族都是民众富庶,人口极多的大县。总体实力上根本无法相比。高家和顾家与太平道搅和在一起,不与青州济水以东的世家瓜葛。真正算下来,郑家一方面对抗的只有向家、田家、温家、卓家,看似势均力敌,实际上是寡众悬殊。
杨熙大致算了一下郑家一方的势力,兵力算下来只有一万多点人,其中骑兵只有一千多。而温家一方人数将近二万过半,骑兵更达五千之数。这还不算上与温家交好的小家族,若是这些家族全力支援的话,人数就有些恐怖了。
此时皇帝刘宏已经不问朝政,大汉各地实际上的反叛没有,但是各州郡之内却是斗得水生火热,只要斗出个结果,然后奉上些银两,以剿匪之名就可盖棺定论。
郑家军士大多在长广,招远等地也就一千多军士防守,此役有些难办。
杨熙一一看完,把这些内容全部记住在脑海中,面容不像刚才那么轻松,眉头微皱,思考其中厉害。一炷香之后,杨熙看完,轻轻舒乐一口气。这些文卷是郑家一直派细作在各个郡县实地观察后,整理出来的。
郑良一直观察着杨熙,看到他再也没有开始的从容淡定,微微额首,若是杨熙保持着高傲自狂,那才让他失望。
郑怡看着这爷俩,虽然心中有些急躁,但是这件事却不是自己能做主的,索性也不再开口,静坐下来,不过他紧握的双手显示出他的紧张。
杨熙思考了片刻,出口问道:
“义父,你是说,你怕温家借此事,联合其他三大家族,挑起纷争?”
郑良点了点头,说道:
“却是如此,温家一直与郑家不合,这次正好是个借口。”
杨熙听闻后,向郑良请罪道:
“此事怪熙儿莽撞,才惹得此次灾祸!”
郑良额首说道:
“此事你确实做得有些冲动,不过事已至此,说这些也是无用。不过好在事情发生较早,还有些时间给我们准备!若是你来操办此事,你该如何处理!”
杨熙低首想了想:
“首先得发送一道密函与三叔,让他在招远等地就地招兵,做好准备,以防敌人来袭。”
杨熙想了一下,继续说道:
“次者与耿家、袁家、徐家联系,说明此事,晓之以情,动之以利,以此方可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然后再清理长广这四个家族的族兵,先行掌握长广城。最后再派人拉拢各个中间势力,他们不相助可以,但是至少要保证他们在关键时候,不要反水即可,如果其中有任何异动,可以杀鸡儆猴!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听着杨熙说完,郑良微微一笑,说道:
“阿雉,就这么多吗?无需保留,尽可全部说来!”
杨熙听到郑良次此话,感觉心思被他猜透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其实此为下策,我还有中策和上策,中策就是我刚才看见,田家与温家在年前,于东安平县之地,在土地上有些纠纷,田家吃了些亏,此事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是肯定给两家造成些间隙,如此一来,不如派人离间田温两家,至少让田家不参与此事,然后以长广为要塞坚守,伺机出动,此战便有些胜算。”
其实刚才杨熙看到田家有田丰作为谋事,田丰此人名气太大,杨熙对他很是戒备。
田丰历史上是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其实说到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