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良面朝城内,他不忍心看到兵士们惨死的景象,但是熟悉的惨叫声冲刺在耳旁,却不知是敌人的还是己方的。
起风了,远处一大片黑云急速地飘了过来。狂风将郑良的发髻吹散,郑良也没有去管,伫手沉默着。片刻后,天空暗里下来,犹如黄昏时分。天空打起了炸雷,此起彼伏。上天好像是在告诫他们,不要再造杀孽,但是此刻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退出就意味着死亡。
郑良抬起头,看着天空。上空的黑云如同一张黑色大嘴一样,要将下方所有的事物全部吞并。城外的喊杀声渐渐少了,远处温家响起鸣兵收骨的声音,不过守军还是依旧抛射着箭羽。温家又留下了不少的性命,才退了回去。
不过长广这边,却没有一丝喜悦感,没有一点欢乐叫喊声。很多兵士站立在墙头,看着地上的一地的尸首,有几百具守军的尸体,还有千百具温家一方的尸体,更多的是那些无辜的青壮地。
郑良还是没有忍住,靠着护墙,朝外面看去。只见城外血流成河,尸骸遍地,还有很多具尸体被巨石压着,双眼睁大,死不瞑目。护城河被鲜血染成了暗红色,岸边堆砌层叠的尸体。这里没有听到一点鸟鸣声,像是被这个恐怖地画面给吓得,跑得远远的。
天空响起一声炸雷,让郑良猛然惊醒,他抬头看了一下天空,光线更加暗了。耳边传来嗡嗡的声响,大雨如同巨盆倾泻一般,坠落下来。雨水掉落在地上,传出噼里啪啦的响声。雨滴打在尸体上,血水掺杂着泥土,汇聚成一条条血色的溪流,流向护城河。
雨水瞬间将郑良身上打湿,雨滴怕打在脸上,让郑良感到一丝丝疼痛和清凉。郑良身边的亲兵看到郑良如此,有些担心,提醒道:
“主公,这里雨这么大。主公还是前去避雨吧,莫要受了风寒!”
其实这些亲兵知道郑良在想什么,他们心中也是戚戚然。
郑良没有说话,静静看着城墙外的尸首,寂寞无语。
郑良看着远方撤退的温家军士,渐渐远去。郑良下了命令,敛收这些袍泽的尸首,他不能让这些死去的袍泽再遭罪了。
城门打开了,一队军士从城门中走了出来,他们顶着大雨,出门敛收袍泽。城头留有把守,注视着远方,怕有敌人来袭,不过心在这么大雨,前方白蒙蒙的一片,也不怕敌人来袭。
典管由于刚才在城外拼杀很长时间,有些力竭,尤其是那些门外袍泽的惨死,更是让他心力交瘁,被暴雨一淋昏阙了,被几个亲兵抬到后面的营房休息去了。郎中看过之后,将典管身上的伤势处理了,还好典管的身体不错,没什么大的问题。
兵士们两人或三人一组,首先查看己方的兵士,每每找到一具,他们都将这些尸体摆好。有些肚子被割开,肠子散落一地,他们也不怕脏污,将肠子一一放回腹中,从自己身上撕下一块布,将伤口包扎好。有些巨石压住,死得很是凄惨,兵士们就合力将巨石,不过地上很是泥泞吃不上力,兵士们力气用完了,看着死去的袍泽,心在很是难过。最后还是两个军士从城中找来了梁木,众人才合力将巨石撬开,拖出血肉模糊的兵士。还有些兵士,是最后留下的三百多人,他们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就抓住敌人,用自己最后的力气,死死的咬住敌人的喉咙,现在身体有些僵硬,敛收的兵士,看着这些袍泽,将他们身体拉开,摆放好,不过已经死去的袍泽,嘴巴里还有敌人的喉结,看着这样的壮烈的兵士,敛收的人,很是震惊,想着如若是自己,会这样做吗,答案是肯定的…...
郑良还站在城头,看着下方死去人,郑良有些后悔,为什么要为这些陌生的青壮如此的拼命,牺牲怎么多英勇的将士。郑良反复的问自己,但是得出的结果是,就算是再重复无数次,自己还是会做出这样地决定。
此时郑良披了一件袍子,旁边的时候亲兵此时举着一把油纸伞,为郑良遮挡风雨,自己却任由风吹雨打。郑良寂寞无语,思考着自己的心事。
这就大汉,天下大乱后,诸侯们互相征伐,死得最多的不是兵士,而是底层孤苦无依的百姓。郑良觉得,自己支持杨熙,感觉现在不止是为了郑家,而是为了天下的苍生,让这些穷苦的百姓,能少经受一些苦难。他知道杨熙,通过杨熙一系列举动,郑良能看出,虽然杨熙对敌人冷酷,但是对于无辜的百姓,却是心存善心。杨熙狡邪、睿智、聪慧,心存仁义,武艺不凡,处事精明,谋划长远。虽然有些事情做得很是幼稚,但是他还小,只有十几岁,但是自己缺已经老了。想着自己的几个儿子,大儿子还是不错,但是